深圳宝安构建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体系
时间:2021-01-29  作者: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家事情感纠纷难以预测,化解不及时容易持续升级激化矛盾,演变成刑事命案,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家事情感纠纷,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抓住家庭和睦这个“小切口”,把家事情感纠纷作为“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重要课题,全面建立源头预防化解和快速应急处置机制。

出台“八条措施”有章可循

2019年1月,宝安区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妇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宝安区家庭暴力预防救助和应急处置八条措施》,从制度、措施、阵地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反家暴工作。

通过学校、医院、社区、物业多渠道尽早发现儿童虐待、家庭暴力等问题,及时劝阻、帮助、处理,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妇联投诉。

建立多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制定案件评估、转介等9个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联动。

综合运用依法惩戒、人民调解、心理干预、救助帮扶、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既体现法律权威尊严,又体现深圳温暖温情。

纵向深化区、街道、社区三级反家暴阵地建设。在区妇联设立反家暴中心,在各级妇联开通家暴有奖举报热线,在各社区建设“馨和家园”工作室,配齐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

加大反家暴教育培训力度。将《反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中小学法治教育必修课程,纳入“宝安市民教育第一课”,纳入反家暴干预、执法和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内容。

该制度实施以来,宝安区公安分局共开出《家庭暴力告诫书》683份,区司法局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法律援助案件51件,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3868件,防激化率100%,区民政局庇护家暴及救助未成年人133人次,区法院共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62份。

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宝安区明确公安、妇联、司法、法院、社区五个单位为反家暴主要责任单位,首接部门综合案件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案件在五个责任单位间有序流转,“五个维度”多管齐下,改变以往“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

接报家事情感纠纷警情,辖区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批评教育、出具告诫书、行政处罚等惩戒。

根据当事人需求,妇联依托“馨和家园”平台,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压力排解等服务,全程为事件处置提供心理支撑。目前全区124个社区普遍建立“馨和家园”工作室,实现“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全覆盖。

对有调解需求的案件,宝安区司法局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并依法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根据当事人需求自己申请或妇联、派出所、社区等代为申请,区法院在72小时内为当事人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法院在24小时内签发保护令。

在后续回访跟踪工作中,街道和社区针对贫困、残疾、单亲等家庭状况,根据需要提供关爱帮扶,并将案件纳入网格巡查事项,网格员回访重点关注,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并上报。

开发智慧平台实现智能管控

宝安区开发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平台,将联动处置“五个维度”嵌入平台,实现家事情感纠纷调处“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流程信息化查办”。

该平台根据案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高中低”分级分类管理,结合当事人诉求,将案件自动分拨给公安、妇联、司法、法院、街道社区等部门协同处置。紧扣事件的发生、处置、化解三个关键节点,形成案件上报、任务分拨、分类处置、回访跟踪全流程智能化闭环管理,逐案建立电子档案。

平台将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纳入家事情感纠纷调处体系,各级综治中心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家事情感纠纷调处工作由“以条为主”转变为“条块结合”。案件处置责任到人,人机绑定,“事过留痕”,案件状态和处置责任情况在线可查,业务数据直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对案件分拨处置、跟踪督办进行量化考核。

自情感家事系统上线以来,宝安区共化解情感家事纠纷案件27887件,区妇联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个案共10481宗,服务31753人次。多部门协调联动、全流程闭环处置的矛盾纠纷防控疏导机制成效初显,最大限度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