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法院信息化一年立案13万余件
时间:2019-03-05  作者:刘子阳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4437e62e7d9a1bfea2d10f.jpg

 图为负责诉讼服务和引导的机器人“小朝”受到媒体关注。 法制网通讯员 曹璐 摄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以来,政法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智能化建设,为维护好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政法机关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工作现场,通过体验采访的方式,感受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执法司法为民情怀。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今天我当班”专栏,展现新时代政法工作新气象新作为。

   

43名工作人员,180平方米的诉讼服务大厅,如何一年立案13万余件?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组织的“今天我当班”体验式采访活动,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亲身感受便民司法带来的变化。

今天上午10时,记者来到北京朝阳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尽管春节上班后不久,前来立案、咨询的群众并不少,这是立案登记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据统计,2017年北京朝阳法院共接待立案群众18万余人次、导诉群众8万余人次。

刚一进门,负责诉讼服务和引导的机器人“小朝”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输入要去的位置后,“小朝”将记者带到诉讼服务大厅。大厅内,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执行风险评估一体机、诉状智能生成一体机等智能化诉讼辅助设备一应俱全,用于提供诉讼文书模版下载的二维码和微信快速立案的二维码放置在诉服大厅和立案窗口的显著位置。

北京朝阳法院信息办主任任小燕介绍,诉讼风险评估一体机、执行风险评估一体机,可帮助当事人对案件在诉前进行风险评估,提示可能存在的诉讼或执行风险、时间经济成本以及情感、信誉等方面的损失;对离婚、交通事故、继承、网络购物、房屋租赁等16类常见纠纷,诉状智能生成一体机可辅助当事人智能生成和自助打印起诉书;此外,朝阳法院还研发了诉状模板拷贝系统,当事人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获取规范的诉讼文书样式。

“假期刚过,这还是人比较少的时候。近年来,朝阳法院的收案数量始终处于高位,被称为全国最忙的基层法院之一。2017年,朝阳法院收结案数量双双突破13万件,在北京法院系统排名第一。”朝阳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钢认为,如何利用“小面积”做足“大文章”,是朝阳法院需要解决的难题。

记者注意到,在该院的诉服大厅内,专门设立了当事人的自助立案区。为了方面群众诉讼、缓解接待压力,优化立案秩序和接待环境,朝阳法院积极应用北京高院统建的业务平台,推广网上预约立案、跨区域立案、邮寄立案等非现场办理方式和微信快速立案、大宗自助立案等便捷办理途径,满足多元诉讼服务需求。

据了解,2017年,朝阳法院网上预约立案49152件、大宗自助立案15025件、邮寄立案5300件,这些非现场或自助方式受理的案件,占比达到全年收案量的53.4%,很多案件当事人不出家门便实现了异地立案。

在立案窗口对面的一个房间内,玻璃门上贴着“朝阳律协律师志愿服务工作站”字样。此时,一对老夫妇走进工作室,就遗产继承问题进行咨询。值班律师张景盛从情、理、法的角度为他们进行了细致分析,令夫妇俩赞不绝口,将律师提供的意见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每天前来咨询的群众有60多人,服务站成立以来已提供服务2.7万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张景盛告诉记者,服务站是朝阳区法院与朝阳区司法局、朝阳区律协合作建立的,由81名执业律师组成志愿服务团队,区律协每天指派两名律师进驻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咨询答疑、诉讼指导、法律释明等无偿、专业的法律服务。

“朝阳法院只是全国法院的一个缩影,让立案更简化、更便捷,是全国法院努力的方向。法院诉讼服务场所,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参与司法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司法功能、体现司法公开、展现司法形象的重要窗口。”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包剑平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537家法院开通网上立案功能,1175家法院推行跨域立案服务,京津冀、长江三角洲、滇黔桂探索开展跨域立案协助服务。1098家法院设立自助立案室,不少法院为特殊群体开通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等服务,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法制网北京2月26日讯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