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庭审+研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时间:2025-08-14  作者: 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砰!”随着法槌清脆落定,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第六审判庭内,一场涉及虚拟货币交易的新型网络诈骗案近日开庭。15位市、区人大代表及法工委委员端坐旁听席,目光聚焦于电子证据展示屏——区块链交易过程与资金流向通过技术手段清晰呈现,将犯罪脉络逐帧还原。

2024年5月,被告人徐某通过境外软件与上游人员勾连,以“买卖USTD币”为名收取被害人资金后失联。经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实为涉诈账户,上游犯罪人员收取资金后即逃匿。

图片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迭代发展,虚拟货币成为新兴犯罪对象和工具。“本案以买卖虚拟货币为幌子,利用虚拟货币的交易漏洞骗取资金。”承办法官结合证据表示,“USTD币在交易成功前,具有可撤回性,被告人正是利用了这一漏洞实施诈骗。”

庭审结束后,案件审理团队与人大代表聚焦网络信息新型犯罪治理难题展开座谈。座谈会上,承办法官结合审判实践剖析:“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虚拟货币为犯罪对象,二是以虚拟货币为犯罪工具,三是以虚拟货币为支付媒介。此类犯罪呈现技术隐蔽性强、资金流转快、跨区域作案等特点。”

图片

罗湖区桂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丘宇辉建议:“应尽快明确虚拟货币犯罪的法律界定和惩处标准,形成精准威慑。”罗湖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林克麟则提出,司法机关需与金融监管、公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及时掌握虚拟货币市场动态。

“在这个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罗湖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葛微表示,观摩庭审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参与行业治理的平台,接下来区人大法工委将持续关注新型犯罪审判工作,与司法机关同向发力,共同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平安罗湖提供坚实保障。

“罗湖法院将深化司法协同,联合金融监管、公安部门建立虚拟货币犯罪技术追踪机制;强化法治宣传,多渠道普及防诈知识;升级链上资金溯源系统,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持续净化数字经济生态,筑牢金融安全司法防线。”罗湖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