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扎根南山区多年的自主创新企业负责人,我由衷地向法院表达感谢,得益于法官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和高效调解,我司与达某工厂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仔细检查后,美某公司负责人王经理郑重点击电子邮件发送键,将这封感谢信发往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院长信箱”。
与此同时,达某工厂的负责人李总正在工厂车间忙碌,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生产线整齐排列,身着深蓝色无尘服的工人们正熟练地组装着美容美妆仪器产品……
两企陷僵局 千万资金遭冻结 然而就在半年前,两家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累计申请专利达600余个的美某公司正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濒临倒闭;而作为其代工工厂的达某工厂也因货款被拖欠,陷入停工停产危机。双方因一起标的超千万元的货款纠纷双双深陷“泥沼”,原本紧密的合作关系一度跌入冰点。 事情还要从2015年说起,彼时美某公司正式成立。伴随着互联网直播的兴起,美某公司凭借研发的一款智能化妆镜成功“出圈”,在各大网购平台多次登顶同类品销售榜第一,由此打开美妆市场并迅速扩张。经过多年发展,美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美容美妆领域知名企业。 达某工厂是美某公司合作多年的代工方,多年来承接美某公司多功能美容仪、脱毛仪等核心产品的生产组装工作,一路见证了美某公司的成长壮大。2021年至2023年间,美某公司多次与达某工厂签署采购协议,通过订单方式向达某工厂订货,约定付款周期为60天。基于双方深度合作产生的信任,达某工厂依订单开发产品模具、采购备料并投入生产。 但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因产品销售情况不佳,自2022年底开始,美某公司开始频繁取消、变更订单,已交货产品的付款周期也被不断拖延。三年间,美某公司拖欠达某工厂货款逾千万,数万件产品囤积在达某工厂的仓库内变成了“呆滞物料”。 多次催讨无果后,达某工厂向南山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某公司支付货款及损失共计3000余万元,并申请对美某公司名下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经查控,法院依法冻结美某公司名下的银行存款2300余万元。 扫码促转机 法官精算“货款账” 账户被冻结后,美某公司负责人王经理彻底慌了神:案件诉讼周期长,2300余万元流动资金的冻结将直接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甚至导致项目停滞,对公司后续融资及市场合作影响极大。一筹莫展之际,办公桌上的“司法助企二维码”引起了王经理的注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经理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将希望法院协调解除冻结公司存款的诉求填了上去,随后便联系公司律师着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第二天一大早,南山法院西丽人民法庭陈一榕法官便打来了电话。 “现在公司是什么情况?有跟达某工厂沟通协商过吗?” 听到是法院的来电,王经理既惊喜又焦急:“法官,不是我们不结算,而是公司眼下确实困难。今年产品销量全线下滑,线上销售渠道回款周期又长,一时难以给工厂结清款项。现在账户一冻结,公司153名员工下个月的社保都成问题了!” “法官,我们坚决不同意解冻美某公司账户,产品都积压在仓库里,工人们每个月都等着发工资!冻结这笔钱,对工厂是个基本保障!”另一通电话里,达某工厂负责人李总也向陈一榕诉说着工厂的不易。 事关两家公司的生存,这事耽误不得。 陈一榕紧盯电脑屏幕,仔细研读着原告提交的立案材料。“原告主张被告取消、变更的订单高达20份、涉及产品11万余件、拖欠货款金额近3000万元,实际情况是怎样呢?”起诉状中一连串的数字引起了陈一榕的注意。 “双方的争议皆由这笔货款而起,后续诉讼中,双方也要核对这笔账目的情况,我何不先行一步,核对清楚欠款实际数量再组织双方协商呢?”陈一榕决定,把工作做在当事人前面! 模具费、改模费、治夹具费、呆滞库存货款……陈一榕仔细翻看《采购框架协议》《采购订单》等证据材料,一一确认对账单和送货单,找出其中双方有分歧的款项,与双方公司财务反复电话核对。经多轮沟通,两家公司对欠款金额认定的差距逐步缩小,在陈一榕的劝说下,双方企业负责人来到了法院调解室。 调解室内,陈一榕并未急于组织双方调解,而是拿出计算器,算起了“货款账”,清脆的按键声在安静的调解室里格外清晰。“这几天,我仔细核对了达某工厂提交的金额计算表,这是根据采购合同、涉案产品市场行情,结合双方财务账单得出的最终被告欠款金额,请你们再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异议。” 看着法官认真地一笔笔计算着货款,两位负责人有些动容,也俯下身子和法官一起核对着账目,随着货款总金额的逐渐清晰,双方剑拔弩张的情绪渐趋平和。 经双方当场确认,美某公司尚欠达某工厂货款、模具费、治夹具费及改模费、备料损失等款项,合计1552万余元。 调解化干戈 司法助企焕新生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你们两家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这么多年的通力合作、相互扶持是分不开的。现在正是美妆市场繁荣的时候,为了这笔货款对簿公堂、伤了和气,是不是得不偿失?”放下手中的笔和计算器,陈一榕望着双方耐心地劝道。两位负责人翻看着手机里往日热络的聊天记录,低头不语。 “既然法官已经帮我们把账算得这么清楚了,看在多年合作的份上,零头抹掉,你们付清1500万货款,这官司我们就不打了,你们的账户我们也同意解冻。”达某工厂负责人李总率先开了口。 此话一出,原本愁眉不展的王经理舒展了眉头,他两步绕过调解桌紧紧握住了李总的手,语气坚定地说:“老李,啥也不说了,以后我们接着一起干!” 陈一榕顺势向双方提出了初步调解方案:由美某公司支付1500万元货款,分24期支付;达某工厂在收到第一期款项后,及时向法院申请解除本案财产保全措施,在收到第二期款项后,达某工厂应向美某公司按付款比例陆续释放存货物料;如美某公司未按约足额支付款项,达某工厂将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两小时后,在陈一榕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端端正正盖上了公司印章。 几天后的傍晚,刚开完庭回到办公室的陈一榕接到了美某公司王经理打来的电话。“陈法官,你们法院效率太高了,前两天我们刚付完第一期400万货款,今天公司账户就已经解冻了,这下公司可以‘喘口气’了!目前公司正在努力研发新产品,适应市场新需求。”王经理爽朗的声音让陈一榕欣慰一笑。 连日的努力,终于让两家陷入困境的企业走出“泥潭”。 2023年11月,南山法院司法助企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助企服务平台,并面向全社会公布“司法助企二维码”,企业只需扫一扫,就可以线上反映多元解纷、法律咨询、案件查询等司法需求。 截至目前,司法助企工作室共办结企业各类司法需求1060件,开展54场助企普法宣讲,惠及企业800余家,编印并发放普法读本2万余份,对35家企业面谈指导,判后向49家企业发送《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导信》。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真正让司法服务从企业家‘指尖’流入‘心间’,2024年全院收到企业、群众赠送的锦旗、感谢信数量同比上升104.6%。”南山法院司法助企工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