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供图
合力做“加法”,不断健全监管体系
在全市率先开展涉企联合执法检查改革试点,将全区2016家规上工业企业和营收超亿元的商贸企业纳入检查范围,组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深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采取“一同上门、一表通查、一表反馈”方式,实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避免执法扰企。
同时,探索建立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对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信用优良企业,实行免检。
通讯员供图
大力做“减法”,实现服务供给“零距离”
在建立“区有中心、街道有站、社区有室”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础上,首创法律服务进创新产业园区机制。依托政企共建服务平台在8个创业产业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零距离、全方位帮助企业不出园区就可解决“一揽子”法律问题。
建立“互联网+法律服务”机制,由专业律师在线为创新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实现法治助企实时化、快捷化。
通讯员供图
倾力做“乘法”,持续放大服务效应
积极推广民企法治体检自测系统,引导律师免费为企业“把脉问诊”,查找企业运营的各类风险漏洞,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消除企业涉法“病灶”,目前已为112家企业提供线下“法治体检”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软件小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主开发了“劳动人事法治体检”网上系统,只需3分钟,就可了解本企业在“入职、在职、离职”3大环节共56个关键事项的法律风险。
着力做“除法”,助力企业消除“法律盲点”
优化整合全区优质律师资源,组建普法讲师团队,围绕企业管理、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为园区企业和员工开展法治讲座。如在天安云谷开展“扫楼”式法律服务,实地走访园区全部企业并提供专业意见;在启迪协信园区开展“创业律伴”“创业护航计划”“移动创业顾问”等活动,为创业企业依法经营保驾护航;在天安数码城提供“菜单式、清单式”法律服务,由企业自主选择法律服务类型,实现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