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葵涌一座厂房里,工人正将收集的园林垃圾进行粉碎。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日前,市文明办最新通报的深圳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调查结果(2019年6月份),大鹏新区指数为97.39分,其中守法率指数、市民感受度指数、交通设施完善指数和人行道无障碍指数4项均排名全市第一。新区已连续14个月排名全市第一,并屡次刷新监测以来最高分。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新区2017年5月前曾在同一项评比中垫底,正是上下一心、持续不断的努力,后进生才实现了“逆袭”。
2017年5月,新区启动“马路天使”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志愿者服务队伍,辐射带动新区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在新区10个公交车站台、18个重要路口、旅游景点、客运站等开展服务。
两年过去了,逾200位“马路天使”成为新区文明交通志愿者骨干。同一时间,新区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也从倒数第一持续攀升到全市第一。
奋起直追难,保持第一更难。新区勇于创新,2018年9月全面升级“马路天使”项目,启动全市首个“交警+志愿者”文明交通路长制,以制度化、专业化为引领,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如今,在新区主要路口,身穿蓝色制服的交警与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共同站岗,维持秩序,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道路风景线。
说起风景,新区拥有逾76%森林覆盖率,全市约二分之一海岸线,生态是新区最美的底色。但作为全市最年轻的功能新区,历史欠账较多、建设基础薄弱也是不争事实,下辖3个办事处都曾在全市环卫指数测评中排名靠后。
新区从2017年开始启动“行走大鹏”,并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由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带头“行走大鹏”,利用晚上、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走进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景区公园,重点查看市容环境和垃圾分类,同时办事处、社区都形成主要领导、工作人员到志愿者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2018年下半年,新区各办事处在全市环卫指数测评中实现了排名提升。
新区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统筹建立起九大类生活垃圾分流分类体系。推进重点示范片区打造,物业小区全部完成18个垃圾分类3.0小区建设,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全面开展每晚7到9点垃圾分类督导,设置垃圾分类“好家庭”光荣榜等。较场尾景区建立起从产生到处理的垃圾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实行景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及计量收费,打造深圳垃圾分类“优秀景区样板”。
积跬步,至千里。新区环境卫生指数持续进步,今年7月排名全市第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今年上半年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紧盯薄弱环节,补责任、补机制、补短板,新区为助力深圳实现创文“六连冠”,4月起推进“补窗行动”,制定一张“大图表”,分解方案、细化指标,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实现日日查、滚动督、周周报形式督办实地考察项目整改;健全建立领导挂点、“行走大鹏”等7大常态机制;集中整治市场、公厕、工地等10个重点领域。
大鹏新区创文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