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回家看看”的呼唤,是血脉里的牵挂,是人间亲情最柔软的表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践行,是仁心深处的传承,更是社区网格间最温暖的照拂。
今年以来,新区网格员走访慰问老年人5000余人次,开展暖心送医、紧急救助、需求转介等精准帮扶160余次,为新区232名独居老人全覆盖建立日常生活照料电子台账。在“被需要”与“去付出”之间,网格员的一次次上门走访、一声声贴心叮嘱、一点点微小帮扶,都化作辖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脸上舒展的笑容与心底踏实的安全感。
①日常中的时刻“惦念”

韦德远和宋肇枫带着满满的关怀,又一次走进独居老人萧阿婆家中。
萧阿婆年事已高,但家人因工作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在身边,只能独自居住。韦德远和宋肇枫一直将萧阿婆的生活状况记挂在心头,约定定期上门走访。
一进门,宋肇枫就握着萧阿婆的手,询问她近期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见阿婆手有点凉,就叮嘱她:“现在早晚气温变化大,您要适时加衣服,别着凉呀。”然后,一边帮阿婆整理桌上的物品,一边陪阿婆唠家常,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韦德远径直走进厨房,把阿婆电话里交代要代买的物品一一放置好,又仔细检查了阿婆家中的水电设施,排查完安全隐患,还贴心地将最新制作的社区便民服务电话和网格员的联系方式贴在客厅显眼的位置。萧阿婆像见到亲人般开心:“你们总是记挂着我,每次来都帮我解决好多问题!”
临走时,他们还把垃圾收拾好带出去,再三叮嘱:“阿婆,有任何困难,不管多小,都要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马上就来!”萧阿婆依依不舍地将他们送到门口,嘴里却说:“你们要是太忙,就不用总来看我老太婆。”
② 细节里的贴心“守护”

下午,城中村的巷道被秋季的烈日烤得发烫。黄文光拎着帆布包走到居民楼门口,抬手轻叩门板:“范叔,在家吗?”
门应声开了道缝,港籍独居老人范叔脸带欣喜,探出头来:“正想给你打电话呢。”黄文光推门而入,一股混合着中药味的热气扑面而来。他从帆布包侧袋摸出电子血压仪:“来,范叔,看看今天血压怎么样?”给老人绑血压仪袖带时,黄文光瞥见茶几上没收拾的碗筷,轻声说道:“我等下帮您把碗洗了吧。”说着按下仪器开关,又安抚道:“放松点,别紧张。”血压数值显示正常后,他在随身笔记本上认真画了个勾,点头道:“不错,今天血压很稳定。”
范叔指着墙角的空调,叹道:“昨晚开了一夜,好像不太制冷了。”黄文光立刻起身试了试出风口,发现风温确实偏高,当即翻开手机通讯录:“修家电的师傅下午正好在附近,我让他顺路过来看看,地址我跟他说就行。”
临走前,黄文光把一张写着“下午4点后记得开窗通风”的纸条贴在门上,叮嘱道:“我下班再来一趟。”范叔站在门口,望着他的背影渐渐融进刺眼的阳光里,忍不住高声喊道:“慢点走,躲着点日头!”
③ 琐事中的及时“在线”

居民江女士走进社区工作站,握着网格员的手再三道谢并送上锦旗。
原来,江女士家中老人年事已高且独自居住。前段时间,社区要求进行养老资格认证,老人不懂智能手机操作,江女士不在社区也搞不清楚认证流程,两人卡在“坎”上坐立难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江女士电话联系了社区网格员。网格员不仅立刻向江女士说明了清晰的线上操作步骤,更考虑到江女士及老人的实际困难,直接上门手把手指导老人操作,帮助老人顺利完成了认证。
江女士表示,网格员的热心不止于这一次认证服务。推行社区老年人健康医疗政策时,网格员拿着宣传册一点一点给老人讲解,有需要时还帮老人代办;走村串巷看到老人手提重物,马上上前帮忙提起并送回家;巡查中发现老人家中杂物堆积存在消防隐患,耐心劝导并帮助老人清理;天气突变时,不仅亲自上门帮助老人整理换季衣物,还叮嘱保暖事项。
“不管节假、不管早晚,给网格员发消息、打电话,总能很快得到回应。”江女士感慨,正是这一次次“随叫随到”的服务,让她们这些不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子女心里有了踏实感。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