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近年来,青海法院按照最高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总要求,不断完善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
新时代法院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建设智慧法院,实现诉讼服务便捷化、核心业务智能化、执行工作高效化、行政管理科学化、司法公开常态化、科学决策精准化。建成青海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建成诉讼风险评估和诉状辅助生成系统,建成案件评查管理系统,建成重大敏感案件管理系统,建成案件质效数据平台,建成执行智能辅助系统,建成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建成考勤管理、餐饮管理、用车管理、报销管理、办公用房管理、固定资产等系统。
联合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建设信用青海平台;联合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建设青海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
上线青海法院工作平台,助力法院干警无纸化办公
全省法院统一部署“青海法院工作平台”,融合、打通五大类71个业务应用系统。法院干警只需“一键登录”工作平台,即可实现办公、办案、请假、财务报销、订车订餐等多个事项,避免了登录多个系统的繁琐。
领导活动公示清晰展示,公文审批流转短信提醒。通过三级法院上下努力,全省法院整体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所有公文的制作、审批、流转、分发处理均在网上进行,分发公文可在数秒内到达全省3000多名工作人员的电脑桌面。2019年度,全省法院通过该平台网上接收文件数已达19937件,发送文书数达10120件,应用效果良好。
全流程网上同步办案,助力院庭长静默式监督管理
立案、分案、办理、结案、文书制作、归档等活动全程在系统内办理,所有证据、材料均在系统内同步生成,既保障院庭长对案件的有效监管,又方便法官办案。当事人立案、缴费、提交证据、参加庭审,均可在网上进行,方便群众便捷、低成本诉讼。
智能辅助系统齐上阵,助力法官办案提质增效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深度融合,审判执行工作向智能化迈进。建设智能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编写、智能校对、关联案件智能推送、类案智能检索、网络查控等系统。法庭记录通过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转录,程序性文书通过文书智能编写系统一键生成,法律文书通过智能校对系统纠错、一键完成排版,关联案件、类案、法条通过办案辅助系统智能推送。人工智能成为法官的第二个大脑,成为相伴法官案头的“助理”,成为给法官司法办案“脑力减负、体力减负”的格局,展现保障高效、正确裁判的科技魅力。
移动微法院,助力诉讼参与人云上诉讼
全省55家法院上线互联网法庭。疫情期间,多家法院组织当事人、律师及检察官等依托互联网法庭参加庭审。法官指导双方当事人下载和安装“云间APP”,或通过搜索“青海移动微法院”小程序找到“网上开庭”模块,根据手机短信提示输入“会议号”登录远程庭审。身份核对、答辩、举证、质证等均在网上完成。庭审结束,当事人在线确认笔录并签名,不仅保障了当事人的生命安全,也节约了审判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庭审笔录、证据材料、庭审录音录像等直接回传法院内网办案系统,方便法官和书记员查看和归卷。自2020年2月3日-2020年5月15日,青海法院通过互联网法庭、云端法庭、微信等平台远程开庭审理案件731次,通过青海移动微法院、青海网上法院完成网上立案7611件,网上送达26693次,网上调解案件373次。在疫情非常时期确保疫情防控、审判执行两不误、同推进。
以司法大数据为引擎,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入推进
深挖司法审判大数据资源,探究司法数据与司法工作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为科学决策和审判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省高级法院于2018年启动“全面治理青海法院案件数据质量计划”,一手抓案件数据质量,一手抓司法大数据利用。在青海本地数据平台建设和司法大数据利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案件质效数据平台”“案件态势(工作平台)”“司法统计系统(15法标版)”“智能报表平台”“绩效管理平台”五个平台构成青海法院不同维度和场景下使用的本地司法大数据利用平台。审判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司法大数据应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法官司法过程数据化留痕,审判业绩评价一键生成。通过全省法院案件统计、人事管理统计等多个统计平台的数据从而在科学分案、均衡结案、类案同判、绩效考核、机构设置、监督管理等方面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深入推进。
2020年,青海三级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各项系统应用成效,以科技助力提升司法工作效率,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带来的新挑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