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 深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时间:2019-03-04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牢记殷殷嘱托,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专门出台《关于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方案》。一年来,深圳着力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迈上新的台阶。

党建引领点燃社会治理“红色引擎”

位于罗湖区黄贝街道的怡景花园是深圳第一个别墅花园小区。在罗湖区实施的党建引领构建居民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三年行动计划”中,怡景花园不仅成立了小区联合党支部,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搭建起联合党支部、人大代表联络站、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小组、社区警务室六大主体共治的结构,六方议事、共治为小区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去年12月召开的深圳市住宅物业小区党建工作现场会透露,深圳将全面推进“支部建在小区”。

社会治理社会化,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力量。如果说居民小区的党建工作还刚刚起步的话,社区党建工作则是布局已久。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社区就是城市的“神经末梢”,也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而抓好社区治理,必须牢牢牵住社区党建这一“牛鼻子”。

为此,深圳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社区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更是成为深圳去年出台的首批5部党内法规之一。社区党委核心作用的强化和突显,成为社区治理的“领头雁”。

如今,深圳645个社区不仅全部建立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还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通过组建社区居民议事会,居民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通过推广楼栋长制,最大程度发动社会力量和群防群治力量,使社区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为有社区服务意愿的特殊群体提供平台和机会……

多元共治形成社会共建“新生态圈”

龙华区瓦窑排村6巷15号共有7层,租住着来自天南海北的13户人家。这里与别处不同的是,邻里之间并不存在“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这里的每一户租户几乎都认识彼此,大人经常串门,小孩更是楼上楼下到处玩,而且我们还建立了租户群,有什么难事就在群里说一声。”租户王千源说。

变化源于一个名为“租客之家”公益服务平台的社会组织的入驻。“租客之家”有专职的义工,经常组织一些租客联谊活动。租客联谊自治会负责人李长江对记者说,“租客之家”希望成为一个媒介,不仅让邻里能够“零距离”,也让租户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中来。

“租客之家”是龙华区外来人口融合共治模式改革项目的内容之一,该项目已经入选深圳首批60个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实践创新项目。

为了以项目化推进我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深圳社会治理品牌,去年深圳启动了实践创新项目评选,首批60个创新项目在去年12月“出炉”。这些项目围绕解决我市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短板,重点关注来深建设者参与社会治理、特殊人群关爱帮扶、社会心理服务等领域,未来将获得政府重点扶持。

一年来,深圳在社会治理中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有效整合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各方面资源,通过多元共治,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实现社会共治、社会善治,政府不再“包打天下”。截至目前, 深圳社会组织超过1万多家,专业社工超过8000人,其中一线社工6500多人。

数据联动绣好社会治理“智能底板”

在宝安西乡街道,只要在电脑键盘上轻轻一按,就“一键可知”与某个地址相关的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最新信息,这个依托块数据智能底板构建的信息系统为街道的基层治理安上了“最强大脑”。

网络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创新之城的深圳发挥科技优势,充分应用大数据资源,在促进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的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去年年初,《社会管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深圳标准应用试点正式在福田、宝安、龙华区启动。深圳在全国首创,为每一栋建筑物房屋赋予了25位的“身份号码”,让司空见惯的地址也有了统一的深圳标准。随即,深圳建立了全市统一权威准确的房屋地址库,该地址库目前已包含10个区(新区)、1100多万间(套)房屋的标准地址信息。通过与房屋地址库关联,福田、宝安、龙华3区各部门数据之间不再是独立、割裂、分离状态,人、房、法人、城市部件、各类事件数据相互关联,织成了一张动态、多样、鲜活的网。

不仅如此,深圳在统一房屋地址库建设的基础上,正积极构建以块数据为内核的“一基五柱、百平台、千应用”社会治理智能化支撑体系, 探索利用块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有专家分析认为,通过构建“一基五柱,百平台、千应用”的块数据支撑体系,使市、区两级的数据可以精准下沉到街道、社区,下沉到一线网格,解决基层治理服务和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