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根据中央、省委加强普法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应形势变化调整宣传主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两手抓、两促进”注入强大正能量,广东省司法厅现推出宣传视频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你需要知道的几个法律问题》:科学有序复工复产,依法防控知法守法,消费维权法治保障,提高警惕远离陷阱,四大问题为您依次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疫情防控常态化,将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科学有序 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的逐渐向好,复工复产“集结号”已经吹响,经济发展按下“重启键”,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法律问题。
湖北籍务工人员不用担心,用人单位不得以“从湖北来”为由拒绝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法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的权利,对于从湖北来的劳动者,已经过医学观察并采取其他必要防疫措施,无传染风险的,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与其建立劳动关系。
企业复工,劳动者因接受传染病调查、检验、隔离等紧急措施,未及时返回单位上班,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解析
劳动者未及时返回单位上班的,若确因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或因政府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员工不配合检疫措施,构成犯罪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其经济补偿。
法律解析
如果因拒绝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等刑事犯罪,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有关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必向其支付经济补偿。
企业应主动劝导返岗,劝导无效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解析
根据人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规定,对不愿复工的职工,要指导企业工会及时宣讲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企业复工的重要性,主动劝导职工及时返岗。对经劝导无效或以其他非正当理由拒绝返岗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理。
复工后加班工资怎么发?复工后,企业要求员工加班赶工,应支付加班工资,不得要求免费加班抵消停工停产期间的工时。
法律解析
受疫情防控措施等客观原因影响,公司延迟开工员工无法按时返岗复工的,公司可以优先安排年休假,员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复工后,公司在不违反劳动法相关工作时间及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与员工协商安排员工加班,但仍需支付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内相应的工作报酬。
二、依法防控 知法守法
坚持依法防控,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提供法治保障,在常态化时期,哪些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入境时请注意,如果有拒绝海关检疫、虚假填报健康申明、携运寄递传染物品、拒绝接受卫生检疫等行为,将涉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
入境后请不要任性,要自觉接受核酸检测、集中隔离观察等防疫措施,如外籍人员拒不配合我国防疫措施,将面临驱逐出境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妨害复工复产、破坏生产经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破坏交通设施、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不碰。
哪些动物不能摆上餐桌?5月1日即将实施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流通、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违法犯罪,其中,食用者最高可处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罚款。
三、消费维权法治保障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面对疫情期间商家暂停营业导致的各类消费纠纷,法律如何规定?
预交定金不用担心,商家因疫情影响暂停营业或无法履约,消费者有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经营者有实际支出的,双方应协商合理分担相关支出费用。
办理会员卡不用着急,对于健身房、美容会所等收取预付款并设置服务期限的商家,在恢复营业后,应该适当延长服务期限或按照比率折算退还部分费用。
商家倒闭不用恐慌,商家因疫情原因出现关停或倒闭,消费者应与经营者协商解决退还预付款,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高警惕 远离陷阱
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哪些风险值得我们注意,又有哪些类型违法犯罪值得我们警觉。
警惕电信诈骗。疫情期间,新型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对利用网络贷款、爱心募捐、优惠政策申请等多种手段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应提高警惕。
远离非法集资。针对 “区块链+慈善”骗局、“销售返利”名义售卖假药, “居家理财”骗局等非法集资骗局应当坚决远离。
谨防预付费陷阱。疫情结束后,不法经营者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促销预付卡,存在一定风险,要谨慎选择交易对象,理性消费。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时期,让我们继续保持警惕,依法维护权益,坚决不碰法律红线,做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来源:广东普法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