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泛吸收各领域智慧营养,增强自我改革创新动力,在深圳建市40周年之际,3月6日,《深圳商报》举办“新春融合转型系列培训”第二期课程,邀请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作主讲嘉宾,就法治和传媒如何共同为深圳商事主体服务,助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分享观点。
在媒体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以科技财经文化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媒体,关注和服务好深圳300万商事主体,是深圳商报&读创APP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做好深圳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报道,向深圳乃至大湾区商事主体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深圳商报》在探索转型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坚决杜绝“闭门造车”,而是通过积极倾听各方意见,汲取“外脑”智慧集思广益,不断探求拓宽发展路径之法。
作为全国司法行政改革的排头兵,近年来,深圳市司法局以推出全国首张在线“法治地图”、全国首个域外法查明平台、全国首个“创客法律中心”、全国首个公民自主宪法宣誓平台等诸多创新改革举措实践着法治先行的探索。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多年来参与了立法、行政、司法多领域改革与创新实践,曾在中央媒体工作,对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新闻宣传创新都具有独到见解。
“上世纪90年代高兴烈同志任总编辑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深圳商报》了。”蒋溪林表示自己是“《深圳商报》老读者”。“美国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布隆伯格的彭博社在为商事服务方面办得不错。作为全球生机勃勃的工商业城市和300万商事主体扎根的经济特区,深圳拥有一张有影响力的商报非常有必要。《深圳商报》在商言商,聚焦商事,服务好商事主体是重中之重。”
蒋溪林结合深圳司法行政改革创新服务商事主体的案例和经验,提出了关于商事信息服务的中肯建议。一是放下身段,贴近受众。深圳有7家世界500强企业、27家中国500强企业、1万多家行业协会和数百家异地商会。商企、商人是商报的受众,应该多走近受众了解信息服务需求。二是在网络时代应该重视集合整理商事类数据,成为商事数据的拥有者、处理者、使用者、供应者。三是满足读图时代受众的阅读偏好,提炼信息,生动呈现核心内容。四是要细分市场,提供精细服务。
在深圳建市40周年之际,蒋溪林说“深圳40年有4个字:创新+法治”。创新的动力包含了区位优势、产业驱动、知识产权等方面,而法治环境是这座城市快速生长的“定海神针”和底气所在。“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守法人。”蒋溪林表示,深圳讲规则、公平,这是每个深圳人的真实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深圳市正在大力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的相关工作部署。蒋溪林说,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不只是为企业“减负”,还要切实维护企业家的人格权、财产权、人身权,让他们感到安全、安定、安心。同时,也要保护好各类商事主体的财产权和平等权。
最后,站在“老读者”的角度,蒋溪林寄语《深圳商报》,要以政治家立场、企业家风格、大湾区特色来办报,让《深圳商报》成为大湾区商事内容的领先提供商。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深圳商报》总编辑丁时照感谢蒋溪林这位重量级“老读者”对《深圳商报》的关注、支持和建议。他认为,创新,就是要突破自设的藩篱,开拓《深圳商报》的新边疆;法治,就是在创新的同时,不忘规矩、守正出新,达到媒体融合的新高度、新境界。《深圳商报》将不断汲取营养,迎着大湾区的浪潮勇于创新,勇敢前行。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