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民意通”、社区家园网全新推出或升级,民意畅达共建“美好城区”
“小区附近的路边有人丢弃了一堆垃圾,我拍照后通过手机上传反映情况,问题当天就得到了解决。”日前,盐田街道居民周晓萍欣喜地发现,盐田区刚刚推出了微信平台“盐田民意通”,居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将身边的问题或意见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处理,不仅方便,而且效率极高。
网格员日夜不停地采集更新信息,保障盐田“织网工程”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互联网+”为引擎,全面推进“织网工程”建设,打造社会建设管理新模式,降低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成本,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管理及服务的满意度,这是盐田区社工委一直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随着“织网工程”大数据平台的逐步建立与应用,盐田区社会工作稳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民意畅达、信息采集、“两代表一委员”履职管理……在盐田区社工委不懈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在大数据平台的实际应用中愈发得心应手,工作效率提升,部门协作畅通,办事流程更加有序,基层治理更加便捷。居民周晓萍的感受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盐田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杜玲表示, 社会建设 “织网工程”是盐田区推进服务型政府、创建“智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社会治理更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以“美好城区”建设为统领,深入挖掘“大数据”,利用高科技设备助力辖区安全隐患排查,助推基层治理、畅达民意和网上“易办事”,实现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方便群众办事,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格局。
“盐田民意通”打造“24小时在岗民意畅达平台”
政府部门利用网络或微信平台发布信息,对于不少民众来说并不陌生。日前,“盐田民意通”在微信平台上正式上线,让众多辖区居民眼前一亮,更让不少“两代表一委员”倍感新鲜,他们感慨地说:“这既是监督也是责任,同时能让居民们更满意,这个平台很有意义。”
“盐田民意通”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众多人士如此关注?据盐田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是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打造“互联网+民意畅达”模式,扩大民意畅达工作的参与面,让民意诉求的提交、办理更加直观、便捷,成为“畅民意、集民智、惠民生、促和谐”的新型互动服务平台,和“24小时在岗的民意畅达平台”。同时,该平台的投入使用,也是“织网工程”实际应用的一部分,将有效扩大民意畅达工作的参与人群,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深入展开。
“创新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该负责人说,首先是民情民意收集。辖区居民在关注公众号之后,可将各种诉求在菜单栏内提交。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类问题,更可随手拍下并将图片和文字进行上传。上报后的诉求与区社情民意数字化系统对接,直接转送相关部门处理,诉求办理进度可随时查询。
其次,该微信平台设置了爱心接力——“助民微行动”栏目。社区组织或居民可借助该平台,反映身边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相关信息,发起“助民微行动”。项目专款的使用情况以公告形式在平台上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政府财政公开透明,增强居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与信任。同时,依靠政府无法彻底解决的居民难题,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由爱心企业自主认领,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意见表达权与监督权,培养居民平等、自治、参与的公共精神,提升公众对公共政策和对政府权威的认同与信任,区社工委将每年推出的民生实事、民生项目等,通过该微信平台“民意征询”栏目“问计于民”,使政府决策更加贴近民意。对于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居民群众可通过点赞或评论,发表意见建议。此外,微信平台还可向公众发布调查问卷及征询投票,及时了解民情民意。
对于“两代表一委员”的履职管理,微信平台上设置了专门栏目。以往,“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接访,采取的是手工签到,如今,该平台将所有代表、委员与所在社区进行关联,代表、委员根据排期来到社区参加接访活动时,需在微信上进行签到,系统根据手机GPS定位确定签到是否有效,代表、委员同时还需拍照上传,证明接访活动有效开展。对于代表、委员需要参加的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可通过微信平台生成二维码,代表、委员到场后用手机扫描进行签到,极大地保障了接访及各种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
“网格化”有序运作提升社区管理
“织网工程”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互联网+”的全面应用,离不开时时待在基层的网格员。对于如何提高网格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及对信息的更深度利用,盐田区社工委及区网格办摸索实践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据悉,目前整个盐田区共分为282个单元网格进行管理,282名网格员如今已全部配置到位,实现了“一格一员”管理目标。网格员人手配备一台移动智能采集终端(PDA),保证信息能准确及时上传,让大数据平台与基层实时状况变化保持同步。同时,为了加强基层治理,网格员还经常配合安监、公安等执法部门,排查辖区各类隐患。今年“8·12”天津港危险品爆炸事故发生后,盐田共出动网格员800多人次采取“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的300余条安全隐患信息逐条进行登记,并责令企业限期整改。
“在进行网格化管理时,区里决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一批网格员。”区网格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购买服务聘请的网格员素质较高,其中不乏本科、大专学历的年轻人,适应工作能力强,能较快熟悉业务知识和掌握工作设备,在各类考核中全部达标。”该负责人说,购买服务压缩了成本,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对于网格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盐田区网格办同样极其重视,聘期了包括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给入职的网格员进行授课,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为了全面提升网格员的知识面,目前还在制作一部专门的培训视频,内容包括各种应急及突发状况的应对预案。
面对浩如烟海采集上传的信息,如何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给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盐田区社工委及区网格办为此进行了“微创新”:信息数据不再是简单的上传,而是“分类采集,联合使用”。“信息根据法人、商铺,年龄层次等多种类型进行分类关联,再根据管理职责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该负责人说,这样一是让施政目标更有针对性,领导决策更有依据,同时提高了相关部门工作效率。以学校为例,在校园择址或分配学位时,打开数据一看,周边适龄儿童的人数一目了然。根据管理需求采集信息并进行分类,直接廓清了管理部门和基层之间的“迷雾”,这也是利用“织网工程”加强基层治理的一个创新使用。
为了全面推进“织网工程”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盐田区还创新性地利用“网格化”平台,建立了一批“综治服务室”,获得省政法委高度肯定。据了解,“综治服务室”是网格管理的一种延伸和互补,由物业公司或企业提供场地,配备人员,配合社区负责所辖区域的人口房屋信息采集、治安防控以及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的一种“自主管理”方式。区维稳及综治办每个季度对“综治服务室”进行考评,根据结果进行分类奖励。“综治服务室”的推出,不仅激发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信息采集和社会管理的效率,还让政府的管理触角更加敏锐细腻,及时了解基层动态,排除各类社会隐患。
社区家园网让居民办事方便不“迷路”
如今政府部门不少事项都可以网上办理,但一些居民却仍然为此头疼不已:自己想要办点事,却不知道去哪个网站,兜来逛去一不小心就在网上“迷路”了。为此,根据社会建设“织网工程”总体要求,盐田区决定启动社区家园网的升级改造工作,将网站打造成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让居民办事实现“一网办结”,提升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据了解,随着社区的发展,老百姓新的需求不断提出,政府管理要求也不断拔高,原有社区家园网无论是在其风格还是内容、功能等多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提高盐田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盐田社区家园网通过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指导,并将该平台打造成盐田区对外宣传、统一服务的窗口,最终建成集行政性服务、公益性服务、自助互助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营造更加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为了让盐田社区家园网更具实用性,区社工委和区民政局经过多次协商沟通,决定结合盐田网上办事大厅的诸多办事事项,并把居民最常用、关注度最高的“港澳通行证、户口办理、保障性住房、救助资助、计划生育服务证、学位申请“等6项排列在首页面,方便居民快捷办理。此外,点击“我要办事“进入二级子栏目,梳理盐田网上办事大厅居民常用的办事事项,分类整理并统计好各类事项以及办理入口,让居民一目了然,直达办事页面。
如今,盐田区“织网工程”仍在全面加速建设中,并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居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有序便捷的管理变化,基层治理正在一步步向着高效、稳定、全面的目标进发。山海盐田,定将焕发出更美容颜。
撰文:彭洁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