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经理听后认为该资金划转非常可疑
近年来,电信骚扰让人们头疼不已,电信诈骗更是防不胜防。防范诈骗,绝非易事,在维护消费者财产安全方面,银行是一道重要防线。对于消费者来说,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充分了解辨别诈骗的方式尤为重要。
案例:冒充老师要求转账培训费
案件经过: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31日早上9点,黄女士急匆匆地跑到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西乡支行营业部贵宾室,并向大堂经理着急地提出要求尽快办理转账业务,大堂经理提高警惕并询问转账金额及用途,黄女士告知,对方通过QQ联系上自己,要求转4.6万元培训费给女儿学校的“李老师”,并将“学校”收款账户信息提供给大堂经理。
反诈:大堂经理发现所谓学校收款账户实际为“个人”收款账户,便请黄女士先打电话和该中学的老师核实后再办理转账。经核实,该中学培训补课为免费,学校更没有“李老师”此人。大堂经理立即告诉客户不要转账,并拨打了反信息诈骗热线81234567,对此案件进行了举报,成功堵截这起诈骗案,保证了客户资金安全。
支招:本次案件中资金划转,包括陌生人联系、着急转账、名额有限、金额高昂几个主要特征,面对可疑情况应提高警惕,转账前先问询银行工作人员,切勿草率操作。
案例:董事长来电要求转账500万
案件经过:2018年3月2日星期五下午,某集团董事长致电平安银行深圳新城支行要求到柜面个人转账500万元并提现50万元。5分钟后,其子致电银行称父亲可能遭遇诈骗,劝说无效,希望银行协助暂缓办理转账。当天下午4时35分,该名董事长及三名陪同人员一起到网点办理500万元的转账业务,收款人是陪同人员之一。支行运营经理对他做了转账前的风险提示,但他回复“自己很清醒,不会被诈骗的”。当天办理未果,3天后,该客户在2名陪同人员陪同下,再次来到银行,强烈要求转账和取现。
反诈:首次办理业务时,平安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当面进行风险提示,以“该卡异常暂无法转账,需后台查明原因”为由婉拒客户业务办理。第二次,当事人儿子与公安机关人员及时赶至银行,相关人员被警方带走,经调查,此案件涉嫌合同诈骗。
支招:诈骗犯罪手法多样,部分人群防范诈骗意识较弱。遇诈时,身边人应及时劝阻,必要时报案请公安机关协助,及时阻止恶性诈骗事件的发生。
案例:跨境转账对方账户竟在境内
案件经过:2018年8月,一位徐女士来到中信银行某支行营业柜台咨询汇款业务,要求给美国的亲戚汇款2500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称该亲戚现在在美国打仗,急需用钱。而柜员发现,客户提供的收款账户为某国有银行义乌**支行,收款户名:郑**,该账号为境内账户。经过沟通,柜员了解到该笔资金的用途,但客户说话语无伦次,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汇款用途,始终坚称:“没事的,是亲戚,现在的诈骗事件我知道的。”
反诈:凭借银行工作者的高度警觉性和责任感,支行柜员始终觉得该笔汇款存在诸多疑点,在客户手机发现收款信息中有US ARMY等英文信息,并追踪发现与客户联系的微信号为一英文名账号,微信内容中英文都配有中文翻译,其中出现“将钱打给美国某将军,便可以使其获得自由”等等文字,至此,柜员基本判断客户遇上了电信诈骗,随即报警。
支招:收到过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的人不在少数,注重个人信息安全,不轻易相信陌生短信、陌生网友,不点不明网络链接,保障财产安全。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