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这些安全知识,家长和孩子更要注意了!
时间:2024-07-16  作者: 来源:深圳公安发布

暑假来了!

“神兽”们嗷嗷出笼

各位家长及孩子

在享受快乐暑假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诈骗套路

游戏皮肤“免费送”

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些骗子会发布虚假引流广告信息,谎称可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待受害人信以为真主动联系骗子后,骗子就会要求受害人扫码领取所谓的“皮肤”。待受害人扫码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如“受害人未成年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或是“不解冻就会起诉父母,会坐牢”等等,让受害人按照指示要求进行操作“解冻”,随后要求受害人在手机上下载远程控制软件或者开启手机屏幕共享,逐步诱导受害人使用家长的手机汇款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游戏账号“高价收”

有骗子会在游戏里私聊询问潜在受害人“是否有售卖游戏账号的意向”,待受害人上钩后,骗子就会谎称为了安全起见要通过平台交易,随后就要求受害人下载一个由骗子提供的虚假的交易平台软件并注册账号。骗子伪造付款截图,并通过后台操控让受害人账号上显示相应的数额。待受害人发现平台无法提现时,骗子就会以“收款账户不是本人的”或是“身份信息未填写”等各种理由谎称账户被冻结,要求支付“解冻费”“保证金”等费用或者以“指导解冻”为由引导受害人开启手机屏幕共享后诱导受害人使用其父母手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防沉迷系统“代解除”

骗子在网上发布“专业代解防沉迷”的广告吸引未成年人添加其为好友。诱导受害人支付“服务费”,声称只要点击链接填写游戏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解绑成功,当受害人回到游戏登录页面发现无法登录时,骗子再编造各种理由,如“更换身份需要支付验证费、审核费”等等,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进一步实施诈骗。

明星隐私“被侵犯”

骗子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某明星的私人账号诱导喜爱该明星的未成年人添加为好友或是组建群聊声称要送“明星周边福利”。随后以涉嫌泄露或侵犯明星隐私为由,要求受害人添加“律师”进行视频配合查证,之后还会冒充警察进一步获取信任施加压力,再以“如不配合将会被逮捕”“影响征信以及学籍”等威胁话术,诱骗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进行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刷单返利“有钱赚”

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有些骗子会发布刷单兼职广告,吸引受害人添加QQ、微信等社交平台好友。随后将受害人拉入群聊中,在群聊中派发任务,刚开始完成简单任务立刻给受害人返利骗取受害人信任,再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由,诱导受害人不断垫资充值,等到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便会以“卡单、联单、操作失误”等各种理由拒不返还资金,并拉黑失联。

虚假购物“钱莫转”

有骗子会通过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或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虚假引流信息,号称售卖游戏账号、演唱会门票等等。待吸引到有购买意愿的受害人上钩后,骗子就会以私下交易可以节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直接转账,或诱导受害人进入虚假的交易网站转账付款。在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还会以“付款未备注”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之后还会以“指导退款”为由引导受害人开启手机屏幕共享,进一步实施诈骗。

孩子们注意这些:

不要轻信网络上发布的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广告,售卖游戏装备账号请认准官方交易平台。凡是声称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统的都是诈骗,另外不要轻信网络上所谓明星私人社交账号,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如遇到陌生人的威胁,孩子们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

家长们注意这些:

未成年人甄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较为薄弱,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反诈知识的教育,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同时尽量不要将支付账号密码告诉孩子,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以及对自身银行卡、微信等支付方式的监管。

不听不信不转账

快乐暑假不上当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