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老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何化解地域难题?
时间:2023-12-20  作者: 来源:深圳政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系列报道⑪

【开栏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政法委推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各区各单位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成效,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深圳平安深圳。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辖原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街道),行政村34个、社区5个,自然村187个,具有地域广阔、山高林密、村落散布、海岸线长、人员流动大的特点。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有农村的地区。近年来,在市委政法委和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在传承特区精神和老区精神中增进高质量发展效能,不断推动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合作区延伸,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发动群众参与

汇聚乡村基层治理新力量

“榕树下的议事会”,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土地整备攻坚行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打牢基础的有力“抓手”,对高效促成征拆谈判起到了重要作用。“榕树下的议事会”目前已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画好土地整备“同心圆”、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特有“IP”,成为西湖、西南、红源等诸多村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独特模式,奏响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产城融合、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近年来,围绕省、市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深汕特别合作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主体作用,立足实情,补足短板,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赤石镇实行“乡贤+新生法治力量”的调解模式。聘用当地懂法、懂方言、有公心、有人脉的“两懂两有”人员,与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青年调解员优势互补,有效提升调解公信力和成功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图片

2022年8月25日,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鲘门镇朝面山村创新实施“擂茶调解法”,将擂茶文化的各项“工艺流程”引入调解工作中,生动实践“擂茶调解法”,通过“备茶(准备充分)-擂茶(释法析理)-品茶(平心静气)”三个步骤引导居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鲘门镇百安村积极开展“最美庭院”“党员先锋岗”评选,健全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抵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并依托文明实践站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力促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文明乡风。推广“积分制”“清单制”试点,联合腾讯公司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深汕村治”小程序引进优秀数字文化资源,公开党务、村务,为村民办理事务、提供服务。2022年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巧解地域难题

创新开展“外嫁女”参与股份分红

2023年4月25日上午,赤石镇新城村水口村民小组起初信访最激烈的5名“外嫁女”自发到赤石镇人民政府,分别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赤石镇党委政府赠送感谢锦旗,对政府为她们高效、妥善解决了村民资格认定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表示衷心感谢。

图片

赤石镇新城村水口村“外嫁女”赠送感谢锦旗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外嫁女”对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不满的问题日益凸显,影响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综合治理。为妥善解决“外嫁女”问题,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入摸清“外嫁女”利益诉求,结合各村风土人情特色,在现有法律框架加制定“一人一策”,既做思想工作,又解实际问题,通过制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试行)》《深汕征地补偿费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指导性文件,创新“户籍2-土地3-集体贡献3-特殊情况2”股权分配参考模板,加快涉征拆片区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工作,既保障“外嫁女”获得身份,又确保股权分配合理,最终破解全区89个村民小组1624名“外嫁女”难题,成为粤东地区第一个创新开展“外嫁女”参与股份分红的地区。

强化阵地队伍

打通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

为了打通综合治理“最后一公里”,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高标准推动区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熟人社会”和涉土、涉劳资纠纷矛盾突出等特点,加快推进区、镇综治中心“1+4+x”规范化建设(即1个区级综治中心,4个镇综治中心,若干个村级综治中心)。目前,区综治中心已初步建设完毕,小漠、鲘门综治中心投入使用,四镇综治中心初步完成“五室一厅”功能分区,相关功能室软硬件正在加快部署。
融入群众诉求服务。按照“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的思路,拓宽新老信访户诉求基层反馈渠道,充分利用人民意见征求工作机制,搭建问题反馈桥梁,通过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化解群众诉求1820宗;在时尚品牌产业园、小漠比亚迪项目指挥部等重点部位设立4个群众诉求服务特色站点,组建200名人民意见征集员队伍,切实降低群众诉求反映时间成本。
实现驻镇诉讼服务站全覆盖。深汕法院与四镇签订《关于共建诉讼服务站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免费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及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目前四镇均配备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培养“法律明白人”165名并覆盖全区39个村(社区),将《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打造特色服务

服务保障重大项目

12月6日上午,区政法办、深汕公安分局、鹅埠镇政府、区网格管理中心一行人走访了深汕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鹅埠园,详细了解比亚迪当前发展情况、员工规模、遇到的困难问题等,共同商讨、提前谋划如何做好合作区最大的密集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的服务保障工作。
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园区,打造建设“一主三辅”龙头企业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平台,推动深化源头治理、便民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以重大项目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为切口,将毗邻县区惠东县数十年边界争议地块纳入比亚迪项目发展规划,拓展周边配套设施用地,磋商会谈明确争议地面积、土地征求主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等内容,开展“勤串门、拆心墙”专项行动,目前村民已全部签署协议,按照惠东县吉隆镇区片综合地价和留用地货币补偿标准对该镇白云仔村林权给予补偿,引导村民支持地块发展。此举推动两地构建长期协作伙伴关系,加快推进产业空间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交通项目等建设,规划建设深惠产业协同先导区,有力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揭牌5周年之际,《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合作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根本上解决深汕特别合作区长远发展所面临的障碍,赋能深汕加快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努力为全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示范。


要闻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协办单位:深圳晚报社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