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枫桥经验”到“光明模式”,光明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3-12-13  作者: 来源:深圳政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系列报道⑨

【开栏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和省委工作部署,市委政法委推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圳实践》系列报道,充分展示各区各单位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成效,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深圳平安深圳。

2019年11月,晚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项目三标段工地,300多名建筑工人散立在入口,试图为被拖欠的210万元工钱“讨个说法”。未承想,工地群众诉求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获悉情况后迅速介入,半小时内便完成了所有摸查和处理程序,让这批工人及时拿回工钱。

这是深圳市光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实案例。多年来,光明区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多元共治、技术赋能等措施,构建了“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打造了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化解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图片

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

光明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下辖6个街道31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56.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0万,实际管理人口140余万。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承载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发展目标,在迎来大开发、大建设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客观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复杂、人口密度增大、治理任务渐趋增多的挑战,矛盾诉求一度增多。
基层稳,方能一域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光明区以合力破局。
汇聚合力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四字。目前,光明区已构建起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分格党支部”的基层治理三级党组织体系,以全区264个小分格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调动街道驻点部门、党员志愿者、社工及各类专业服务力量,为居民提供“组团式”“上门式”服务。
光明区市民李中(化名)就曾体验过这样的服务。2020年年中,首次来光明区务工的李中走进了一处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他此行而来,是为了2000块被拖欠的工资。“前阵子,因老板发的工资比之前承诺的低,我提出了离职,但老板迟迟拖欠应发的工资。”
无奈之际,李中在出租房楼层入口处看到了一个诉求服务公示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拨打了上面写着的网格员的电话。令他惊喜的是,网格员立即带他去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登记诉求,并帮其联系法律援助等相关部门,约谈其前老板。不久后,被拖欠的工资到账了。“光明区的诉求服务很到位。”李中如是评价。

完善依法治区体制机制

李中这桩“心事”得以化解,既得益于光明区将专业服务力量下沉至每一个分格,也得益于光明区多年来坚持法治建设,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末梢。
据介绍,光明区已建立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1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0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点,形成“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将法治力量注入矛盾疏导端。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免费提供了法律服务达2520人次,同步整合了119名法律人才,发展家庭法律顾问45名。
法治的“触角”,还逐步延伸进了光明区的工业园区。近年来,光明区逐步建成26个工业园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基础+特色”法律服务,实现“一站式、全科目”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供给。

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

在光明区,群众有了操心事、烦心事,既可以通过“书记在线”平台,以及“i深圳”“治理通”APP、“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微信小程序的“人民建议征集”模块,足不出户提交诉求,也可以在全区260余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线下反映民情民意。

图片

新湖辖区居民通过“书记在线”反映诉求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群众还可以通过一支特殊的“平安志愿者”队伍表达所思所忧。
这支队伍里,既有1.49万余名普通征集员,也有各行业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等500名特约征集员,每当群众有诉求了,他们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会及时上报矛盾排除隐患。
此前,位于光明区的一家企业因经营不善,与较多员工产生纠纷,矛盾一触即发。发现隐患的街道平安员第一时间上报了情况,随后,光明区成立工作专班,下沉一线社区。不到10天,多名员工签署调解协议,实现“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
不断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这是光明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还探索建立了重大信访事项社区“五老”评理制度。据介绍,光明区邀请社区“五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评理团,对信访诉求及其处理结果进行法、理、情综合评判,确保“办法从群众中找、难题在群众中解决、用群众的观点解决群众问题”。

科技赋能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

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向专业机构采购服务,为光明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赋能。

目前,光明区已出台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制定全区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与此同时,光明区还注重对数据进行“穿针引线”,也即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算”出群众“吐槽”最集中的信访堵点和诉求难点,预警重点领域突发或敏感事件,提前研判、预防和处置。2022全年,共发出预警信息186 条,推动矛盾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算”出堵点和难点后,如何按照轻重缓急有序解决纠纷?矛盾纠纷分级预警机制应运而生。据悉,光明区将群众上报反映的诉求按照严重程度、处置难易等划分层级分为红、黄、蓝三级预警,并自动生成风险预警图被分级分类快速处置,在智慧系统实时显示和动态更新。

多元调解强联动

矛盾解纷多元化解,无疑是光明区在基层治理领域一项突破性的重大创新和独特贡献。2022年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时,官方如是解读其创新性:
近年来,深圳市光明区在矛盾解纷多元化解中形成了一套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被誉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光明模式”。
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上,“光明模式”究竟是如何做的?
首要一点,在于两个“三”——由社区调委会、街道政法办、社区警务室等共同搭建的三位一体调解平台,以及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调解力量的联动。前者,重在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想法诉求;后者则侧重发挥各方的优势所在,诸如,人民调解员可协助法院开展调解工作。
三调联动大调解格局构建后,光明区还注重“非诉优先”,即通过做好诉前调解、做好判决后的调解、做好执行前的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前置机制。
为此,一方面,光明区通过信访平台发出指令,由光明区法院派专业指导法官到现场指导调解,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提高调解成效。另一方面,光明区将起诉到法院且未经过群众诉求模式调处的矛盾纠纷,通过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分流到属地职能部门进行先行调解。

图片

群众对根竹园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工作效率表示赞叹并送锦旗以示感谢
“简案速办”也是光明探索多元化解机制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光明区以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机制等工作为试点,逐步推动检察业务与行政机关工作的衔接,构建“检察+行政”协作模式,服务保障光明区高质量发展。


要闻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协办单位:深圳晚报社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