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持续与“双减”政策叠加影响,教育培训行业进入转型“阵痛期”,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陷入“经营难”境地,学员“退费难”等问题也集中爆发。
日前,坪山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16天审结33件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高效维护了学员及家长的合法权益,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肯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8年至2021年8月期间,33名原告为子女在被告深圳某教育文化公司报名早教、全托、少儿英语等课程,并按照合同约定向被告支付了学费。
2021年9月5日,被告停止营业,因各原告的子女均有未上完的课程,被告未能返还各原告子女未上课的部分学费,双方由此发生争议,33名原告遂将被告诉至坪山法院,要求返还学费。
坪山法院受理该批案件后
高度重视,提前研判案情
归纳案件争议焦点
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法律解释工作
发放教育培训合同纠纷要素表给原告填写
引导被告积极应诉
由于庭前工作准备充分,法官庭审提炼焦点明确,引导得当,庭审高效完成,当天判决被告返还学费。 该批案件全部在16天内审结,高效有序地平息了社会纠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近期,教育培训机构“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该批案件是坪山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实事、解民忧的一个缩影。 今年8月以来,坪山法院就陆续受理了涉及多个培训机构的多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系列案。对于此类案件,坪山法院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高效裁判,捍卫了诸多学员及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接下来,坪山法院将继续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强化风险预警,完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快速解决机制,为涉“双减”类案件开通绿色通道,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化解,高效平息社会矛盾。 同时,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多部门联动,多方会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为做好涉“双减”类案件的源头化解工作贡献法院力量。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