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信息 罗湖倾力打造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
时间:2019-06-03  作者: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罗湖家园网讯:儿童友好型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简称CFC)最早源于1996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的第二届人类居住会议,是以尊重并赋予儿童权利为基础,从事政策、服务与空间环境等方面,为儿童提供满足其健康成长及天性需求的城市环境。儿童友好型城市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全国已有800多个城市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儿童友好城市认证,包括伦敦、慕尼黑、西雅图、丹佛、哥本哈根等。

1.png

一建幼儿园的“故事爸爸”为孩子们表演故事。

2.png

 2018年第六届深圳儿童国际论坛,罗湖儿童展示《儿童友好社区,罗湖在等你》。

3.png

 深中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效果图)。

4.png

  罗湖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楼5楼空中花园。

深圳市于201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市委全会报告和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建具体措施并编制了一系列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引。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发展,从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儿童参与三个方面积极探索高密度城区儿童友好建设方式,全力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区,切实提升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儿童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助推罗湖文明城市建设。

A 尊重儿童需求

多领域推动空间友好

“我们今天为儿童所创造的空间环境形态、其构成的所有要素,以及形态背后的永续价值观,是我们赋予明天城市永续发展的保障”。如《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书》的序言所写,罗湖区在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上,充分尊重儿童需求,横向上在社区内打造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在天桥设计吸收儿童创意、在妇幼保健院内升级儿童友好型最高标准,更标准化、高质量建设公共场所母婴室,从横纵两向为城市永续发展保障助力。

●儿童友好型社区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将建设成全国标杆性儿童友好型社区,彻底改善棚改区人居环境。儿童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公共空间达到了幼儿人均0.9平方米,为儿童健康成长及天性发展提供高品质社区空间环境,包括舒适多样的室内活动空间,安全便捷的出行路径,全方位配合的基础配套设施。目前全区各街道正按照《深圳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各街道至少建设一个儿童友好型社区,并将逐步扩大儿童友好型社区的覆盖面。

2018年1月,罗湖区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在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形成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建设方案及设计指引,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行为特性的活动圈层和场地规模进行探索,从室外活动场地、室内公共空间、慢行路径等方面进行指标创新和制定标准。

●儿童友好型天桥

选取田贝、鹏兴、深中等学校密集区域进行儿童友好型天桥改造,预计9月投入使用。在天桥造型、功能、设施等方面吸收儿童设计创意,贯彻儿童友好理念,增强儿童通行的体验性、趣味性、舒适性。2018年暑期,在天桥规划设计阶段,联合区教育局开展了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征稿活动,全区30所小学的学生参与天桥设计投稿。

●母婴室标准化建设

罗湖各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高质量建设。到2020年,全区将在各类公共场所新建母婴室60间以上,为母婴群体提供更加舒适愉悦的哺乳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为完善周到的服务。

●儿童友好型医院

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对标儿童友好型最高的3.0标准进行升级改造,为全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友好的就诊环境。

B 关注儿童发展

全方位推动服务友好

近年来,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着力营造儿童友好城区氛围,充分尊重儿童权利,从儿童天性和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深入开展“世界与你童行”儿童友好系列服务项目。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亲子教育模式、自然生态教育、高雅艺术欣赏、幼儿安全教育等方面,实施了“非遗学童”“童心筑梦”“感童身受”“非童凡响”“童时行动”等一批品牌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在37所学校服务儿童18000余人次。

●“童心筑梦”———故事妈妈团培养计划

联合深圳实验故事妈妈阅读推广中心在全区幼儿园中开展“故事妈妈团”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幼儿园的家长组成“故事妈妈团”,开启家校联动、亲子阅读教育的新模式。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在罗湖区清秀、春天、托幼、太阳岛、东乐、教工、华深、第一建筑有限公司等10所幼儿园服务家长、儿童7000余人次,培养幼儿园“故事妈妈团”10个。

●“非童凡响”———高雅艺术欣赏行动

为提高儿童欣赏交响乐及古典音乐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全民文艺素养,进而提高城市文化气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区妇联、区教育局联合深圳交响乐团共同开展高雅艺术欣赏行动。在罗湖区中小学校培训音乐老师,为区内困境儿童、热爱音乐的儿童及家庭连续举办“六一”儿童节交响乐品赏会。

●“童在蓝天下”———留守儿童夏令营

连续三年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知城市、自我教育四个方面,为来深建设者子女提供深度服务。同时,该活动还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陆风欧华村两所小学开展活动,聚焦陆丰贫困村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益心童行”———困境儿童关爱行动

长期关爱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听障儿童等各类特殊群体。为帮扶困境儿童,罗湖区于2018年推出“益心童行”服务项目,服务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身心关爱讲座、益智培训项目,亲子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困境儿童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童时行动”———儿童安全防护计划

为帮助儿童对家庭暴力、性侵害等行为建立正确认识,提升其应对各种侵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童时行动”———儿童安全防护计划。通过“大眼睛,小秘密”儿童性安全教育等课程,让儿童在体验式课堂中提高安全意识,努力防预、避免各类侵害。

●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

“中心”由香港专业社工服务跨境家庭,首创“港式社工模式融入深圳社会服务”全新形式。2018年3月,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1200万港币支持的新一期“跨境学童创和谐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为期三年,旨在帮助深港两地跨境学童及家长。推动两地稳定共融。

●“感童身受”———植物探索研学项目

为让孩子们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帮助儿童在课堂之外提高探索自然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2017年启动植物探索研学项目。在仙桐、梧桐山、景贝、洪湖等11所小学,由专业植物导师带领儿童开展植物认知课程和社团活动,深受师生和家庭欢迎。

●“非遗学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计划

为提升罗湖儿童综合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罗湖区妇联、区教育局于2017年共同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计划。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精选非遗项目,包括剪纸、内画、麦秆画、皮影戏、纸鸢、中国结、脸谱绘画、六步大驾、古琴汉服等,在北斗、螺岭、翠北、莲塘、大望、布心等18所小学授课320余场,服务学生7000余人次,带动相关学校成立非遗社团,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罗湖校园的传承保护。

2019年3月,“薪火相传———非遗种子教师计划”启动,来自罗湖16所学校的老师、家长义工、社工等作为第一批“种子教师”,接受非遗传承人的专业训练,推动罗湖区“非遗”项目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非遗”传承扎根校园,建立学习、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

C 倾听儿童声音

深层次推动儿童参与

罗湖充分尊重儿童意愿,在涉及儿童发展的空间环境建设领域,搭建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平台,结合儿童友好型社区、儿童友好型天桥等工作,开展棚改区儿童议事会、儿童友好型天桥设计大赛及工作坊等活动,保障儿童在源头上参与城市建设。各街道、社区纷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议事活动,探索建立儿童诉求表达、权利保障的长效机制和反馈机制,培养儿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

●笋岗街道

北站社区组织儿童共建城中村友好公共空间

5月25日下午,由罗湖区政协委员基金、笋岗街道办事处作指导,罗湖区807社区创新实验室与笋岗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罗湖区儿童共建城中村友好公共空间”项目。本次项目在笋岗南村进行“儿童友好成长空间”需求调研展览第二场,携手村内居民探讨如何共建儿童友好的城中村生活环境。

本次展览活动吸引路过的成年居民、幼儿园、小学儿童及家长驻足观看。居民们继续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增设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现场的社区居民表示,希望社区增加清理道路边及空地处乱停放的共享单车、长期无人使用的单车及杂物,让村里狭窄的巷道可以更整洁,让孩子和成年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桂园街道

桂木园社区围绕母亲节活动举行儿童议事会

5月7日下午,在桂木园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桂木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开展了第一次儿童议事会。本次会议以13名社区儿童为代表,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借由“家风建设”,唤起社区儿童心底的真情,培养他们尊重母亲、注重孝道的传统美德。本次儿童议事会围绕三个主题开展,分别是家风建设及如何表达母亲节对妈妈的祝福;讨论就读的学校有什么优缺点,或需要做哪些改变;如何开展母亲节活动。社区儿童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5月11日下午三点,桂木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据儿童议事会讨论的结果,开展了桂木园社区“聚娴荟”之“带妈妈出行”母亲节亲子户外行活动。主要是通过“爱的背靠背”“两人三足”“我的妈妈在哪里”等亲子游戏来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桂木园社区以母亲节活动为契机,开展社区儿童议事会,让社区儿童自己组织策划活动。不仅让社区儿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意,感受妈妈的辛苦;更加强了他们团队合作及积极参与的意识,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发出自己的声音。

●黄贝街道文华社区

组织“四点半课堂”学生开展儿童议事会

为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尊重儿童需求,维护儿童发展和参与权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日前,文华社区组织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学生开展了第一场文华社区“儿童议事会”。本次议事会要讨论表决的内容是“四点半课堂的加分奖励及扣分处罚”的制定,具体流程为先由同学们提出建议及想法,再请全场的同学进行举手表决,超过参加人员的半数以上即为通过。参加的儿童都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现场气氛热烈,经过近1个小时的议事表决,同学们共同制定了12条加分项及7条扣分项。刘同学说:“这个议事会真好,我们自己制定奖惩规则,我一定会认真做好,争取期末拿到最高的积分。”

儿童节举行第二期儿童议事会

另外,为丰富社区儿童青少年的课余生活,维护儿童发展和参与的权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日前,文华社区开展了第二期儿童议事会,让社区儿童为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出谋献策。社工分给每位小议事员一张白色A 4纸,请大家写下自己曾经参加过至少2个最难忘的游戏项目或者最希望开展的活动,并向在场的所有人说明原因,最后根据“文华十条”议事会规则现场举手投票表决,表决通过的建议,将会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开展。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讨论,本期儿童议事会确定了关于下个月六一儿童节活动的主题名称、游戏项目、游戏规则以及儿童节小礼物。此次议事的主题受到小小议事员们的欢迎和肯定,参加者莫同学表示:“我的六一,我做主!好期待这次的六一儿童节活动,我要回去告诉其他同学,让他们一起来参加。”

来源:罗湖社区家园报 记者 谢粤蕾 编辑 李慧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