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首家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单位,福田法院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以“全流程信息化 共协同多元化”为核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以更小成本就地化解更多矛盾纠纷。四年来,该院通过调解方式成功化解各类案件2.7万余宗。
诉调对接“一站式”解纷
今年5月,原告周某起诉被告杨某要求其解除房屋租赁合同并返还房租押金,起诉后纠纷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微信协商续签的租赁合同效力问题产生争议,多番调解后仍未能达成一致和解协议。考虑到该案案情简单且标的不大,调解员引导当事人选择当即转立案。福田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按照“调判分离”工作原则当即安排法官开庭审理,并于庭后当即作出民事判决,双方当事人表示服判。
“该案件的快速审结得益于我院当即开庭工作机制,调解员积极引导,法官高效审理,实现诉前调解案件成果向审前准备工作的直接转化。”福田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诉调对接中心主任陈庆云介绍。
2017年3月,福田法院启动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拥有丰富一线审判和调解工作经验的陈庆云成为了参与改革的不二人选。通过不断摸索,福田法院逐步形成“1+N”改革框架,建立“诉前调解-诉讼立案-审判”诉调对接新机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审。
陈庆云介绍,福田法院诉调对接中心集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多项功能为一体,配备4间调解室,3名法官和10名司法辅助人员。改革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已导入案件19.4万余件。
借助科技力量驱动改革,福田法院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下开发了融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诉前调解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调解立案材料在线提交、在线审核、一键导入;当事人可在线自主选择调解员,平台通知调解员及时远程调解。调解成功的,即时在线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一键转诉讼立案。
特邀调解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
李杏玲是福田法院特邀调解员队伍中的一员。在一起案件中,当事人急需变卖房产筹钱治病,但房产却被银行申请法院查封。经李杏玲调解劝说,银行同意特事特办,房产成功解封出售,案结事了,高效调解中充满着司法温情。
据陈庆云介绍,福田法院建立特邀调解制度以来,定向招募了48家特邀调解组织和516名调解员,囊括各领域专业人才;首创爱心调解制度,吸纳了110名爱心调解员;成立囊括全市医院的医疗纠纷调解咨询专家委员会,与社会组织、高校、行政机关共23家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解纷主体多元化、专业化,使社会资源成为司法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促进调解员队伍职业化,福田法院还建立了调解员等级评定机制,将调解员分成钻石、金牌、银牌、铜牌、基本合格五个等级,形成了分类分级分层名册管理新模式。该模式还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九批人民司法改革案例选编。
此外,福田法院通过与厦门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组织银牌以上等级调解员参加调解提高班培训,研修民事法律疑难问题解析等高层次专业内容,不断提升调解员专业素能。
线上解纷提质增效
今年2月,陈某诉深圳某银行信用卡纠纷案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并申请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然而受疫情防控影响,身在湖南的陈某无法到法院参与调解工作。2月20日,调解法官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与已在移动微法院实名注册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视频连线和在线调解,并在线上完成笔录制作和法律文书送达工作,耗时仅30分钟。
调解贴近矛盾源头、解纷效率高、纠纷化解早,但也面临结果无保障力、公信力不足、社会选择意愿不高的困境。2017年10月,福田法院在全省首推在线司法确认,让难题迎刃而解。当事人在调解室远程视频连线法院即可完成司法确认,无需往返跑法院,法律文书即时送达,调解成果当场固定,司法确认综合用时由半天至一天缩短至半小时。
目前,福田法院32家在线司法确认工作室已覆盖辖区的街道、社区、派出所、交警大队调解室、专业调解机构以及纠纷易发高发的商圈,在基层构筑起矛盾化解包围圈。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