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 主动作为 扎实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
时间:2016-10-24  作者: 来源: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2019

近期,新区政法办公室扎实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合新区公共事业局召开了2016年大鹏新区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刚,党工委委员、公安分局局长王海川高度重视,在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强调,新区精神卫生工作事关重大,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会后,由新区政法办公室牵头抓总社会建设局、公共事业局、公安分局、各办事处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新区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摸底、失联失访患者核查落地、落实重症患者监护制度等重点工作,不断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体系,切实维护新区和谐稳定。一方面落实好既定职责,针对新区的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了筛查、救治、服务和稳控等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寻求救治救助合作资源,加强多元支撑,进一步加大救治救助工作力度。 

(一)免费服药全覆盖。新区政法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通过深入排查筛查、及时登记、服务管理,做好服药人员的信息建档等工作,并及时做好联动系统信息录入工作。目前,新区持有残疾证的户籍精神障碍患者128人,其中,达重度残疾标准(一、二级)的户籍精神障碍患者99人。为切实解决好贫困精神障碍患者服药难的问题,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救助,有效保持病情稳定,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新区慢病院开展了“免费服药”项目,对申请免费服药患者定期发放药品;对于不按医嘱服药的精神障碍患者,新区社会建设局安排社区残协专干动员家属对其进行劝勉,并进行重点关注。截至20169月份,申请免费服药60人,领取药品242人次,免费服药经费支出共计约15万元。  

(二)特困救助全落实。新区全面落实《深圳市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办法》,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患者,及时纳入低保;对不符合条件但确有困难的,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对持有残疾证的重度(一、二级)户籍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护理补贴标准已从每人每月200元提至每人每月400元。截至20169月,新区发放此项补贴共计35万余元,有效提高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看护水平,确保了这一群体中的贫困人员得到全面的救治救助。  

(三)多元共治全参与。通过整合社区各种积极力量,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相关人员的专业优势,共同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救助,依托职康中心专业社工和康复治疗师、各社区残协专干,对持有残疾证的户籍精神障碍患者定期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发放节日关爱慰问金等,为这类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提供多元支撑,也有效加强了患者的日常帮助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相关职能部门齐参与,将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至定点医疗救助机构进行诊断救治,并将符合条件患者纳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保障范围;对经急性期治疗病情缓解后仍找不到近亲属、居住地或慢性病患者找不到居住地的,协助转入精神康复机构或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分类安置,实现了民政部门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及卫生部门的医疗救助政策进行多元融合,切实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  

(四)康复治疗全链条。针对有伤人、自伤或其他易肇事肇祸风险的持有残疾证的户籍精神障碍患者,新区残联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风险指数,积极链接市康宁医院、宝安区利民复康中心、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等医疗康复资源,由社区残协专干、社区民警和医疗康复机构一起护送其住院治疗或住院康复。截至目前,8名精神障碍患者入住深圳宝安区利民复康中心,12名精神障碍患者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

(五)救治救助全统筹。流浪乞讨类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流浪,攻击性强,精神症状复杂,多伴有躯体疾患,入院后治疗、护理难度大。同时,流浪乞讨类患者的救治、送医、鉴定工作涉及公安、城管、民政等多个部门,每次遇到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个案都需耗费时间精力组织协调,处置效率不高。为做好新区范围内流浪乞讨患者救治救助工作,新区职能部门已与深圳市康宁医院签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合作协议,对大鹏新区范围内发现的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即时送往深圳市康宁医院进行甄别诊断及救治救助,极大提高了救治救助工作效率,成为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的“绿色通道”。20161月至9月,新区共接送4名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前往深圳市康宁医院进行救助,共计支付医疗费用22万元。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