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推出57项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时间:2019-05-31  作者:坋蔃 李绍元 周国斌 来源:深圳特区报

图片1.png

光明科学城局部建筑效果图。

2019年,深圳市将“探索建設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试验区”列为“一号改革工程”,光明区是六个试点区之一。5月22日,光明区委深改委印发实施了《光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涉及17个方面,从企业落户手续到金融支持、产业空间、人才支持等均有涉及。

光明区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关注五个点:一是对标对表世行评价体系;二是聚焦聚力企业堵点痛点;三是真心诚意拿出实招硬招;四是突出光明首创光明特色;五是做好服务企业加减乘除。聚焦六个目标,即高效、便捷、低成本、公平、法治和可预期。

涉及政府服务的17个方面

新印发的《光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涉及到企业服务的17个方面,具体包括提升开办企业效率、加快项目落地与建筑许可办理、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优化纳税服务、促进跨境贸易、加強金融信贷支持、加強劳动力高层监督与服务、优化政府采购招投标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创新司法服务、降低用房成本、拓展产业空间、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园区品质、保障措施等。

打造“光速办”服务品牌

针对企业服务,光明区打造“光速办”服务品牌,深入实施“秒批”“不见面审批”“容缺办理”“政务服务一张网”“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全城通办”“审批服务标准化”等系列改革措施,以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倒逼流程再造,创造企业服务的“光明速度”。

商事登记业务“秒批”。2019年6月底前个体工商户登记、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实行“秒批”(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并逐步扩大其他商事登记业务“秒批”事项范围,企业开办无需预约、无需排队、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无需人工审核。完善“秒批”事后监管机制,实施房屋地址统一编码,建立健全网格员对商事主体的日常巡查机制,提高商事登记质量。

高频事项“不见面审批”。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大力拓展全流程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不见面审批”事项范围。全面落实光明区2019年第一批105项“不见面审批”事项,年内推出第二批“不见面审批”事项。

行政审批“容缺办理”。实施行政审批容缺后补改革,对于主要申报材料齐全、非核心申报材料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审批。全面落实光明区2019年第一批84项“容缺办理”事项,年内推出第二批“容缺办理”事项。

重点企业“帮办代办”。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组建帮办代办专员队伍,无偿为重点企业、重大社会投资项目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企业开办、项目报建等帮办代办服务。在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代办窗口”,负责统一接收企业和投资人的委托帮办代办事项。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光明区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上市企业纾困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用于防范和化解光明区优质上市企业流动性风险,通过债权性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帮助优质上市企业渡过资金难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与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加快设立子基金,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放大效应。强力推进政府引导基金对辖区企业的投资,力争3年内完成15个以上本土企业项目投资。

提升财政支持力度与支付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资金规模,打造“1+4+N”经济发展及人才支持政策体系,实现对各类企业和人才的精准扶持。修订完善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专项资金拨付环节的审批权,下放到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提升专项资金拨付效率。精简涉企财政资金审批程序,提升支付效率;专项清理拖欠企业款项情况,加快欠款拨付。

为本科以上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光明区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中初级人才纳入人才安居保障,吸引和稳定中端人才在光明创业就业。优化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放宽人才住房申请渠道,简化产业配套宿舍审批程序;建设“智慧安居”平台,实现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网上申请、审核、分配、入住“一条龙”服务。

建设“光明工匠”公寓。多渠道筹建光明工匠公寓,以不高于市场价租赁给在光明区就业创业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工程师等),提升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住房保障水平。

建设光明人才新村。对具备条件的部分城中村实施综合整治,优化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合理控制成本,引导其改造成适宜企业白领、创新型人才居住的光明人才新村,打造安全、有序、和谐、美丽、低成本的特色城市空间。

建设“大学生公寓”。多渠道筹建大学毕业生周转公寓,以成本价或微利价,为大学毕业3年以内的来光明求职者、创业者,提供不超过6个月的一次性周转住宿服务,简化入住手续,符合条件者现场申请、现场入住。

实现政务服务“指尖办”

为了提高效率,光明区将依托“i深圳”、光明市民通微信小程序等互联网平台,整合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市民服务资源,建设具有光明特色的“移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实现一屏智享生活、政务服务“指尖办”。

光明区行政服务大厅继续执行“午间延时服务”。逐步在重点园区建设行政服务大厅分厅,在各街道行政服务大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型园区、大型企业,配置24小时综合政务服务自助终端,2年内布局30台以上,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全天候、不见面、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依托“智慧光明”建设,导入企业大数据,实现涉企事务一号通行、一网通办;企业状态一键感知、精准画像;企业诉求一站受理、统一分拨、跟踪督办、及时反馈;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涉企资金申报主动提醒、在线申报、在线审核。

打造“线下+线上”企业服务超市,集聚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交易、检测认证、咨询培训、人力资源、法律服务、财税服务、资产评估、商务服务等各领域优质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与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发布、供需对接、线上交流、中介服务、区域资讯等平台,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