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在主动接受监督中提升案件办理质效,2023年2月23日下午,迎着春日的和煦阳光,我院举办了一场充满温度的涉未成年人不公开检察听证。
本次不公开听证由第六检察部检察官李淑颖主持,区人大代表汪腾锋、徐燕、张珊应邀作为听证员参与评审并发表意见,侦查机关代表、涉罪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帮教社工、辩护人均参与了听证。
不公开检察听证概况
本次三宗案件中共有三名涉罪未成年人,分别涉嫌盗窃罪、诈骗罪。案件承办检察官对案件经过审查后认为,上述涉罪未成年人均未满十八周岁,且均系初犯,认罪认罚,具有自首、从犯等从轻处罚情节,并愿意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帮教考察条件良好,拟对他们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
一、听证现场 温暖剪影 三连提问互动 方知人生路可走得更宽…… “拿手机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被害人的感受?” “你在作案前有没有想过其他的方法赚钱?” “你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否想过向社区、街道等政府部门求助?” 未成年人小伟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关爱,独自跑到深圳闯世界,身无分文又无生计来源,于是铤而走险盗窃了他人一部手机。 在全面了解案情、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后,一位从事多年社区基层群众工作的听证员向小伟接连发出了上述提问互动,并从加强自身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小伟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不仅让小伟再次反思了自己的作案心路历程,更让他懂得了今后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绝不能再以触犯法律、侵害他人利益或破坏公共秩序等方式冲动行事,而是要学会积极寻找合法解决渠道,为自己争取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因小伟认罪悔过态度良好,加之系初犯、偶犯,听证员们经过集体评议后,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处理意见。 虚假“友情”抱团 跟进监管转换成效尤为重要……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 未成年人小江经“朋友”邀请加入了诈骗“小团队”,并成功介绍1名被害人给“朋友”,对接3名被害人为实施诈骗拖延时间。 由于小江在本案的参与程度不深、涉案金额不大,且小江的父母在案发后第一时间规劝孩子自首并积极退赔,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引,听证员们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对小江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处理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小江之前是因交友不慎、周围环境存在不良影响导致误入歧途,建议在后期的考察期内,需要适时综合评估孩子的帮教条件、家庭支持系统是否得到确实有效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强对其转变效果的监管跟踪,防微杜渐,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确保其能够真正改过自新,回归正途。 正负能量并存 丰富帮教举措增强社会责任感…… 刚考上大学的小乐,通过推送微信名片帮助网友实施诈骗,他本人在事后获得报酬一百多元。 小乐的犯罪动机源于想兼职挣点钱,为经济困难的家庭分忧。听证员们有感于小乐的生活不易,对其在案发后积极改过自新的做法表示认可,同意检察机关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 但小乐为获小利不辨风险是非的行为更是引发现场一片叹惜。“仅仅为了一百多元,你就差点把自己的未来毁了。”来自律师界的听证员引用成年人的真实案例,重点阐明了实施诈骗罪需付出的沉重违法代价,并以案为鉴,告诫小乐要珍惜重新出发的机会,今后要提升风险意识,选择正当兼职,不要再参与捞快钱、不诚信的社会活动。 [特别说明] 检察听证是案件办理的一个过程 听证意见并不是案件的最终办理结果 听证员的意见将会作为 检察官处理案件的重要参考 二、汲取教训 加强监管 “十分抱歉,是我们之前教导无方,我会努力把孩子带到充满阳光的路上。”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听证会上,涉罪未成年人们都诚恳表达了改过自新的决心,他们的监护人也都深刻反省了各自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认为是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们缺乏情感关怀和及时引导,从而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表示今后会改善教育观念,用心增强亲子陪伴交流的时间和质量,从自身转变做起,引导孩子走好今后的人生路。 此外,鉴于三宗案件的涉案未成年人都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等共性问题,听证员们还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丰富帮教举措,例如组织涉案未成年人参与社区公益志愿者活动等,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小惩大诫,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起到正向教育作用。 三、重新出发 未来可期 听证结束后,首次参加的人大代表对所看所感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感而发:“今天听证的虽然是三个不同案件,针对的是三个不同孩子,但主题都是一个,就是保护未成年人,点亮他们的希望之光。” 惩罚是手段,教育是方式,挽救才是目的。对涉罪未成年人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既有利于发挥诉讼经济效益价值,改善司法资源的配置,又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有效地阻止和预防涉罪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制度。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帮教考察,承办检察官将联合司法社工,随时掌握涉罪未成年人思想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给予其父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其父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发挥亲职教育作用,让涉罪未成年人能够远离不良朋辈关系,重返校园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地回归社会。 接下来,我院也将持续关注未成年人权益,在公开、公正、公信的基础上,彰显法律威严、传递司法温度,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