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春霞,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专业,现任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
自2009年加入深圳交警队伍以来,时春霞通过近十年的磨炼,凭借着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爱岗精神赢得了个人三等功、市局嘉奖以及深圳“十佳交警”等荣誉称号。
在深圳,人们很难会忽视这样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负重20余斤,驾驶重达500余斤的650CC大排量摩托车,英姿飒爽地穿梭在各个道路上执行警务,她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深圳交警女子铁骑队。
2016年,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率先推出配枪驾驶大功率摩托车武装巡逻的铁骑勤务。为发挥女性柔性执法的特点,深圳交警全国首支女子铁骑队于10月正式亮相。首批女铁骑队由12人组成,队长是时春霞。
采访中,时春霞坦言,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国首批女铁骑。在穿上这一身铁骑服前,她还是一名坐在办公室里的内勤人员。
时春霞所在的深圳交警机动大队主要承担交通警卫以及重点难点的交通整治。担任内勤期间,时春霞主要承担拟写公文等任务。
“写简报时,我只会用‘滚烫的大排量摩托车’这些苍白的词语来描述铁骑队。”
的确,没有切身体会是无法感受到铁骑队背后的艰辛的。
队伍成立之初,机缘巧合下,时春霞申请加入女子铁骑队并投入训练,挑起了女子铁骑队队长的重担。这对于摩托车驾驶基础为零的时春霞来说,无疑是个极大考验和挑战,但她没有想过要放弃。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时春霞骨子里,有着女铁骑必备的坚韧。
刚投入训练期间,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时春霞驾驶的摩托车经常发生倒车、熄火的现象,常常一天下来,衣服都是湿的,浑身上下肌肉酸痛。但她却不气馁,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
“每天少摔两次车,少熄两次火”。
辛苦的坚持总算有了回报,不到十天,时春霞就可以从路道开到训练基地了。
短短一个多月,时春霞不仅掌握了摩托车驾驶技能,还提前积累路面驾驶技能。作为队长,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练就过硬的技术,带领好队伍,时春霞还会利用休息时间,跟随男铁骑队到路面练习。
在路面驾驶训练中,她带领队伍每天驾驶百余公里,分组带领10余名女子铁骑队员进行拉练,逐步提高队员对高速公路、盘山路、市政道路、修路路段、拥堵路段的驾驶技巧,确保女子铁骑按时亮相,上路执勤。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后,2016年10月1日,全国首支女子铁骑队正式在路面上执行警务,时春霞正式成为“女骑士”。
作为一名铁骑,时春霞主要任务有快速疏导拥堵路段、事故坏车警情及时处置、重点违法精准打击、保障市民紧急求助等。
在时春霞看来,女铁骑不是一个形象岗,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拖车、换轮胎,这些看似男生做的事情,女铁骑们撸起袖子就能干。
2017年4月30日晚上7时30分左右,时春霞接到指挥中心指令,林场隧道西行入口处有一辆载满乘客的大巴车疑似自燃。
“这辆双层公交车上载有150多名乘客,一旦在拥堵的隧道里发生自燃,伤亡将难以估算。”
她不敢有一丝怠慢,立刻将现场警力分为两组,一组由她带领驾驶摩托车赶往现场,一组从管理中心跑步到林场隧道。
几分钟后,时春霞带领队员第一时间抵达事发点,发现疑似自燃的大巴车因为传送带故障导致冒烟,她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个别乘客不明情况跳车造成轻微受伤,为安抚乘客,时春霞组织警力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将受伤的乘客送往医院,给老人小孩分发巧克力、糖果补充体力,与司机协调尽快安排后续车辆转运150余名乘客……这一切,她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晚上9时左右,所有乘客转运完毕,时春霞所在的队伍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任务。
“我们甚至忘了吃晚饭。”
回来路上,时春霞感慨,如果真发生自燃,后果将不堪设想。令她最感慨的是,虽然队员们多为辅警,但面临危险时没有一个人往后退。
自2016年10月女子铁骑亮相至今,时春霞驾驶重达500余斤的650CC大排量摩托车开展铁骑勤务,巡逻里程达10000余公里,带领铁骑队员处理交通违章600余宗,处理交通事故200余宗,开辟绿色救援通道5次;先后参加了双创周、高交会、深圳马拉松、文博会、植物学大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交通保障10余次,以及节假日交通保障任务20余次。
在外人看来,女铁骑驾驶摩托车英姿飒爽,但背后的辛酸只有她们知道。驾驶摩托车已经让她们浑身僵硬,即便在清凉的天气、厚重的骑行服下,她们也是挥汗如雨,甚至常被滚烫的发动机烤红了双腿,但时春霞始终牢记铁骑的使命和责任,只要在路上,就必须履行铁骑的职责。
今年台风“山竹”期间,时春霞带领队员准备撤回避险的时候,路上各种交通事故使得他们无法挪开脚步,只能停下来疏导交通。
“在往皇岗路和红荔路的方向,一眼望过去有五六台车都被水浸没,我们想帮忙却无能无力。”
时春霞笑称,每当此时,就恨不得自己有超能力。
时春霞感叹:
“如果自己再回到内勤岗位,再去描述铁骑这个岗位时,我想我会做得更好。”
的确,对此时的时春霞而言,这不仅是她的亲身经历,也是她热爱的事业。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