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脸庞,每天步行数万步,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是郑洪泉的日常工作写照。郑洪泉是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支队三级警长,2018 年派驻广东省陆丰市西南镇石艮村,任职扶贫工作队长兼党支部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往昔破败不堪、道路泥泞、污水横流的村落,如今变得宽敞整洁、古榕环绕、鲜花盛开。
7 月 22 日上午,郑洪泉在一户贫困村民家走访完,马不停蹄赶到村里黑山羊养殖基地调研养殖情况,他笑着说:" 如何精准扶贫将产业转化为产品,提高村民的收入,是自己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之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郑洪泉在石艮村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一刻都不停息脱贫攻坚的脚步。
▲郑洪泉。
零差错完成各项任务
郑洪泉是河南许昌人,十七岁投笔从戎,从一名农村青年锻炼成长为团职军官。二十五载军旅生涯,铸就他甘于奉献,坚韧钢毅的品格,在部队期间多次参加重大安保活动,荣立个人三等功 6 次。
2014 年,郑洪泉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那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国检察系统司法警察比武竞赛活动,郑洪泉主动承担全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迎考工作,全面统筹协调,扎实组织训练,严抠细节标准。在考核验收中,深圳所有考核内容全部优秀,总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这些年来,他立足岗位,尽职尽责,零差错完成执行异地换押、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和法律文书送达等任务。2017 年 5 月,郑洪泉根据院里安排,和反贪部门到云南抓捕潜逃十四年的逃犯。初始没有一点儿线索,郑洪泉从逃犯家人和保姆入手,跟踪摸排其可能藏匿的地点,经过几天不间断的侦察,终于发现了对方的蛛丝马迹。之后他迅速制订抓捕方案,带领两名辅警成功抓获嫌疑人,次日不顾疲劳和艰辛,将嫌疑人顺利押解回深。
从脱贫工作 " 门外汉 " 到行家里手
石艮村是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对口帮扶的贫困村,由石艮、石下、仔头、新乡、安楼、坪田、角仔 7 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陆丰市西北部,距离深圳数百公里。2018 年底,为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郑洪泉克服家庭困难和各种难题,毅然扎根脱贫一线,积极地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从两眼一摸黑的 " 门外汉 " 成为了脱贫工作的行家里手。
刚进村的时候,郑洪泉就被房屋破烂、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村庄震惊了。"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 郑洪泉说村里的人都讲客家方言,他刚开始一句都听不懂,和当地人讲话只能揣摩他们的意思,后来慢慢自学客家话," 现在基本上听的五五六六了。"
▲郑洪泉走访贫困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
每天,郑洪泉走街串巷,和村民话家常,摸查石艮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人员分布情况。这里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土地资源缺乏,全村农户仅靠种养和山林经济为生,收入微薄。针对石艮村的实际情况,他制定了精准的扶贫工作方案规划,积极拓宽产业扶贫渠道。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 119 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和长效机制,确实提高贫困户收益和村集体收益,2019 年,郑洪泉积极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鹰嘴蜜桃果场、黑山羊养殖等主导产业,实现 " 一村多品、多点开花 ",产业收益有了大幅提升。石艮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发展稳定高效,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持续提高,已达到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考核指标。
连夜返回村里指挥战疫
今年春节,一场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刚刚回到河南老家的郑洪泉,意识到防疫形势的严峻性,还没来得及和家人欢度新春,就立即放弃休假,连夜驱车从河南老家赶回深圳。大年初三,满身风尘和疲惫的郑洪泉出现在石艮村,与 " 两委 " 干部研究确定防控预案,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紧急动员部署,强化应对能力。
▲郑洪泉在村口设点实施防疫检查工作。
清扫村里各个角落、消毒公共区域、加强日常巡查 …… 郑洪泉牵头成立了党员疫情防控值勤小组,签订党员疫情防控责任书,在村口设点对来往行人车辆实施检查登记,测量来访人员体温,并对去向进行详细登记备查,为石艮村筑起一道牢固的疫情阻击 " 防护墙 "。数名回家过春节的大学生共产党员也主动报名参加,支援补充防控力量。
为了让村民了解当前防疫形势,提高防控意识,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户外 LED 大屏幕和流动广播实时播放科学防疫知识和政策资讯,传单、标语、横幅、海报随处可见,消除了村民的不安和恐慌。当时村里的防疫物资短缺,郑洪泉向单位积极申请的同时,还自掏费用为村民购买防护用品,最后共筹集口罩 1870 个、电子温度计 3 支和一批消毒用品,极大解决了防疫物资的紧张问题。截至目前,石艮村未发现疫情,也无疑似症状人员。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