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出入境管理大队的技术老大哥
时间:2019-12-18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W020191230622850450398.png

●警星档案: 汤华,男,1971年5月出生,1993年入警,现任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一级警员。从警以来,汤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徐文畅 焦雪珂 凌华 文/图

作为宝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技术骨干,多年来汤华恪尽职守,拼搏进取,在应用科技创新服务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中央“放管服”系列政策和国家移民局“只跑一次”的要求,汤华主动作为,协调推动一系列科技创新便民措施落地,着力打造出入境优质服务品牌,让辖区群众充分享受科技红利。由他牵头研发的发证提醒系统就深受群众的认可。

“以前发现许多群众花时间完成一系列办理程序后,最后却忘记取证时间,甚至直接忘记办证这回事。”汤华解释当时推出发证提醒系统的原因。随后汤华与系统设计人员反复讨论设计方案,多方面考虑群众办证后的需求,最终推出发证提醒系统为群众自动推送短信,提醒群众及时领取证件。

汤华还主动开展上门服务,为辖区企业、办证困难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几年前,辖区有一位群众联系出入境管理大队,称其刚出生的孩子因身患罕见疾病现卧病在床无法移动,国外有实验室愿意提供治疗,希望出入境管理大队能给予一定帮助。随后,汤华提前联系该群众告知他们需要准备的身份证明材料,并协商好上门服务地点及碰面时间。两天后,汤华携带着在医院病房外组装好的移动办证机器进入房间,在婴儿的病床前核实其身份、为其拍照,成功为婴儿办理了护照。

汤华还处处以大局为重,忘我无私,一心扑在工作上。2017年期间,出入境管理大队查处了多起外国人非法入境案件,后续工作压力大,汤华主动请缨,多次带队参加外国人遣送出境工作,每一次都出色完成任务。

 

版次:A09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年12月18日

龙华区政府服务改革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显著优化。

龙华区创新流域统筹系统治水模式改革,全区108条小微黑臭水体彻底告别黑臭现象。

龙华区实施政府自助服务社区全覆盖。图为党员志愿者指导办事群众自助办事。

2019年,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契机,龙华区以改革作为发展核心引擎,牢牢抓住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更加精准、更有成效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努力建成改革开放主力区的目标前行。

一年来,在龙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改革工作部署,改革意识不断加强、改革举措不断深入、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一批“闻名全国、享誉全省、引领全市”的优秀改革成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改革期末考“成绩单”。

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改革最大效能

2019年是龙华区深化改革工作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一年。区委通过打好制度创新“组合拳”,从根本上破解了以往改革缺乏系统性、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式的做法,全区改革奋力实现以上率下、协同联动的新局面。

自一开年,龙华区委就积极加强各领域内部改革联动,决定设立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9个专项小组,并在全市率先建立改革联络员制度,将改革工作的抓手延伸到每个改革项目的具体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搭建出由“区委深改委-区委改革办-专项小组-改革联络员”组成的四级“金字塔”状改革联动协同推进架构,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为了确保全年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区委实行重点改革项目区领导负责制,每项改革明确一名分管区领导、一个牵头单位和一名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倒逼机制。每位区领导至少牵头1项以上重点改革项目,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改革推动会议,推动《龙华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基本+”重点举措》等一系列重点改革项目顺利实施。

在区领导以上率下推改革的同时,龙华区还强化督查考核,区委改革办围绕重点改革项目,制定督查任务清单,通过召开改革任务专题部署会、深入开展改革现场督察、实施改革工作绩效考核等,不断拓展改革督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改革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为全面提升改革含金量,龙华区还紧密结合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选准选好重点改革课题,科学制定《龙华区2019年改革工作要点》,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治理、民治法治等四大领域推出29项重点改革项目,并积极借助“外脑”谋划改革,加强与第三方研究机构龙华区发展研究院的协作,并形成系列改革课题调研报告,有力推动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

改革亮点纷呈,多项改革探索奋力走在前列

2019年是龙华区坚定不移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瞄准打造“努力建成改革开放主力区”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龙华区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以高质量改革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多项改革探索走在全国、省、市前列,切实交出深化改革优异答卷。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全新升级,积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基本+”改革,以北站社区为代表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市推广;智慧健康养老改革模式全国领先,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打造全市首个“一站式”产业政策查询平台……

一年来,龙华区改革影响力不断扩大,精品改革厚积薄发,一批改革项目获广泛认可。其中,司法调解模式创新改革成为全国范例,引进全市首套移动式在线司法确认系统,打通司法调解“最后一公里”。区域开发模式探索经验成全国典型,大浪时尚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重点改革持续发力,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全力打造“生态树”基层党建品牌,观湖街道大和“社工村”成为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单位,松元厦社区被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授予“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探索“协同履职机制”,福城街道被评为全省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创建“未来学校”新模式,松和小学《知识建构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

全区各级各部门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推动探索性改革推陈出新。在政务服务方面,龙华在全市率先引进“银政通”和“民政E线通”服务,率先构建“三级一体化”管理的政务服务体系,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2%;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出租屋管理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实施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机制,创新建立控停违建移动巡查系统和简易处理程序,连续 49个月实现违建“零增量”,全年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量位居全市第一……龙华区正以更大胆识、更强魄力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抢抓“双区”机遇,打造更具影响力改革精品

2019年的龙华改革事业已然精彩纷呈,伴随2020年的脚步渐行渐近,即将迎来深圳建市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一批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将继续在龙华推进,成效更加值得期待。

“虽然龙华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改革层级有待提高、改革全面性有待加强、改革协同性有待深化的短板问题。”龙华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龙华区将抢抓“双区”建设发展机遇,紧扣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出一批具有标杆意义、含金量高的改革品牌,推动全区深化改革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要在深入推进综合授权改革方面,争取更多改革试点落户龙华。2020年,龙华区将主动对接上级改革部署,深入全区挖掘改革项目,制定改革务实举措,争取更多改革试点落户龙华,不断提升龙华改革的能量和层级,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改革任务。

深入推进全区重点改革项目,优化深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龙华区将高水平制定全区2020年改革工作要点,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全区改革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断提升改革的效率。重点聚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改革,着力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样板,推动全区改革工作始终走在全市最前列。

继续深入推进一批“微改革”,打通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龙华区将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基层果断试、大胆闯,毫不松懈地推进微小改革,唤起基层改革的精气神。重点聚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现实、最直接的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推出改革细微举措,切实把改革由上而下推向深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龙华,正以更加强烈的改革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争当“走在最前列”的改革尖兵。

2019龙华改革亮点巡礼

这些可复制可推广改革样板值得关注

(一)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的“龙华样本”

作为深圳的人口和产业大区,龙华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300万,社区人口结构复杂,治理难度较大。今年以来,龙华区在全区6个街道选取典型社区,试点实施《龙华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建设“基本+”重点措施》,全面深化社区治理改革。

突出党建引领,龙华区强化社区党委“大拇指”地位,创新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机制,将职能部门垂直管理的网格员等5支队伍整合下沉到社区。其中,北站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共建议事空间,创设“三事分流”工作法,实现“大事”党委主导快办、“小事”基层协商共办、“私事”互相支持帮办。一年来,稳妥处理居民意见建议200多条。

打造“党建+科技+治理”的智慧模式,北站社区创新开发“党建引领社区智理”系统,整合党建、政务、城管等各类平台,实现“一屏全面感知”。通过建立接诉即应、智能分拨、精准派单、闭环处置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高效处置社区各类事件,平台上线以来平均每天办理13件以上,处置率达100%。

创新试行“街长制”,龙华区试点观澜街道将每个社区划分若干街区,街长负责街区的环境整治提升、日常精细化管理、平安建设及社会治理等事项。并且以龙华区社会治理公益联盟和社会治理公益服务中心为阵地,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今年扶持社区服务项目28个,服务金额449.75万元。

完善楼长联合会运转机制,龙华区在六个街道建立6个楼长联合会,下设楼长服务站已覆盖50个社区,累计发展楼长2.23万名。推动城中村自治管理组织全覆盖,其中龙华街道富康、清湖社区打造4个“租客之家”,今年开展租客讲堂、租客议事会等议事活动共计48场。

龙华区还推广社区议案“多方认领”制度,引导鼓励辖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就本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形成社区议案,并推动公安、交通、消防、市场监管等社区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星级安全文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优秀社区评选等,促进全区各社区治理成效同步提升。

(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龙华区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坚持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工作重点,切实为企业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全国率先打造产业政策集中查询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键共享、一号尽知”,全面精准梳理省、市、区级政策近600条,实现惠企政策精确计算、智能推送,截至目前共推送省市区各级政策820条,服务企业8000余家次。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开展工业园区“中间层”治理行动,走访园区100余次,覆盖企业1000余家,今年共1104家企业享受电费资助约2.55亿元。加大产业用房供给,规范租赁行为,严厉打击虚增公摊面积、“二房东”哄抬租金、擅自改变功能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打出稳控租金“组合拳”。

在产业政策方面,龙华区围绕落户鼓励、技术升级、增资扩产、用地用房、贷款融资、开拓市场等领域,全方位给予辖区企业政策扶持,预计全年将拨付超6.7亿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应用。成立全市首家以企业为核心的法治服务中心,打通司法调解“最后一公里”。

(三)以“互联网+”思维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新路

今年以来,龙华区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率先探索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获批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养老服务的新路。

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枢纽,龙华区链接6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N个社区长者服务站点,打造形成“1+6+N”智慧养老服务网。起草“1+6“”系列政策文件,对智慧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服务、养老志愿服务等方面作出指导,对长者助餐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补贴奖励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和保障措施进行规范。

加快区级养老福利设施建设,规划床位2000张;推动龙华敬老院升级改造,打造区长者服务指导评价中心;落实新建住宅与养老设施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同步的要求;对现有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升级改造……通过大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龙华区养老服务场所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此外,龙华区还通过提升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荣誉奖励和行业奖励等多措并举,助推养老人才职业发展。

依托养老服务站点开展日间照料、康复保健等为老综合服务,龙华区还链接智慧养老科技企业,为老人发放4200个“智能拐杖”、健康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实时掌握老人身体、安全、出行等信息;建立60岁以上户籍老人健康信息动态监测机制,采集家庭信息、健康状况等50余项指标,形成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全面推广长者助餐服务,年底将实现街道“长者饭堂”、社区助餐点全覆盖。一年来,已为辖区老年人配送午餐3.5万份,支持老年组织开展培训、文体、讲座等文娱活动690场次,服务人次超过14万。

(四)创新流域统筹系统治水模式改革做好“治水”文章

龙华区推行“互联网+治水”理念,采取“智慧化”监察手段,全市率先开发“智慧环水”综合系统,基本建成一期项目环水综合管理平台。

今年以来,在观澜河流域相关河流断面、关键管网节点以及重点污染源排污口设置监测点位,实施“一旬一测一通报”,建立水质监测机制。新建3座河道水质在线监测站,并对13家重点排污单位开展污染源在线建设管理试点工作。

创建“水务+安监”企业共管模式,探索建立流域一体化联防联治管理机制,成立深圳市龙华排水有限公司,全面接管全区河道的运营监管工作,全市率先实现全区“厂网河库”一体化管理。

创新开展拆违工作,扫清治水提质工程建设障碍。龙华区针对黑臭水体整治范围内需要拆除的违法建筑,综合用好城市更新、货币补偿、依法拆除等手段,全面建立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视频探、群众报”五位一体的立体防控体系,强力推进高清视频监控组网、数字监察平台等项目,实现对相关项目控停违建的动态化、智能化、精细化管控,目前已全面消除全区108条小微黑臭水体,彻底告别水体黑臭现象。完成1155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完成量居全市第二,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

河长制促河长治效果显著。民治街道构建“人大政协+媒体+公众”多元参与机制,成为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街道级河长制示范点,也是深圳唯一的街道级河长制示范点。

(五)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数字政府”

2019年,龙华区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政务创新渐入佳境。

编制“数字政府”建设专项规划,印发《“智慧龙华”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管理规定(试行)》,遵循“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运营、统一安全”的“五统一”原则进行项目审核和建设,推行“大平台,厚服务,强应用”建设模式,构建全区统一、标准、共享的区级大数据平台。

打造一站式全链条贴心服务,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服务智能化,全面推行“政务+”(民生、税务、医保、社保、金融),打造一站式集成办服务。推出惠企便民“四通”(“创客通”“银政通”“民政E线通”、产业政策咨询平台政策通)、企业服务“四专办”模式等个性化惠企服务,释放政务创新红利。

创新审批模式,加快推广智能化“秒批”模式,健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出150项即来即办事项,即来即办率达26%;区内通办事项达185项,全城通办事项达246项,全年全区共受理通办业务2万余件;开办企业时限压缩了50%。

如今,龙华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推动传统项目建设加速向智慧应用转变,构建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十多个领域“+智慧”创新生态,推进了98个智慧应用。构建物联感知一张图,智慧政务系统接入消防等十大类23万多终端,总数全市第一。在全国首创数据账户平台,形成个人和企业用户画像,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精准便民。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