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军:巧打“亲情牌”感化教育服刑人员
时间:2019-07-25  作者: 来源:市司法局

汪兴军,安徽省六安人,现任深圳监狱创建全国示范监狱试点单位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建办)二级警员。

“思想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做了就立竿见影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7年,他借调至创建办,在监狱党委的部署下,稳步推进监狱创建工作。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1次、优秀公务员2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等荣誉。

善于化解服刑人员之间矛盾

“我觉得做思想教育工作很有意义,看到大家思想上发生好的变化,我就有成就感。”怀着这份信念和情怀,汪兴军从驻港部队转业后毫不犹豫选择了深圳监狱。在化解服刑人员矛盾时,他发挥善于沟通的特点,以理服人,被服刑人员称赞为“最会说法讲道理的警官”。

2016年,深圳监狱组织服刑人员职业培训考试,当时正值流感暴发时期。深圳监狱为患病学员在监舍设置隔离考场。考试结束后,一名小组长向汪兴军检举服刑人员小王存在作弊行为,称小王已经痊愈,但仍留在隔离考场考试,这是不符合规定的。随后,汪兴军将小王和现场抓获的两名作弊学员一同处罚。

当天晚上,小王来到汪兴军办公室解释说,他的身体的确痊愈了,但为了巩固病情仍在服药,以为自己仍然要留在隔离考场考试。在了解小王的情况后,汪兴军迅速找到小组长询问细节,才发现确实是一场误会。

随后,汪兴军集合监区内所有服刑人员,公开撤销对小王的处罚决定,并就自己及小组长的工作过失进行说明。有些干警开玩笑说汪兴军的做法会在犯人面前失去威严。汪兴军不以为然:“真正的威严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处理问题就要遵守条文规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用爱心感化服刑人员

“我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孝顺奶奶。”一位18岁瘦高男孩,看着汪兴军真诚地说出这句话。这个姓赵的男孩因杀害表婶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六年有期徒刑。深圳监狱心理疏导员对小赵心理评估后,认为他存在再次伤人或自杀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小赵的心理隔阂,监区干警找到同为安徽老乡的汪兴军与小赵谈心。原来,小赵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多年来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案发当日,因表婶当面言语训斥小赵只知道玩游戏,于是小赵做出了过激行为。汪兴军多次找小赵谈心,并让干警每天组织小赵等人读报,鼓励他开口说话。慢慢地,小赵开始有了笑容,也主动与人交流了。

得知小赵对爷爷奶奶有很深的感情,汪兴军与监区干警商量,并报请上级批准后,决定给赵某安排一次亲情会见。“这次会面是面对面交流,不是隔着玻璃对话,这样让小赵直接感受到家人关怀,我还事先叮嘱小赵的爷爷奶奶多说些鼓励的话。”会面结束后,小赵的心态发生很大的改变,主动表达了好好改造的想法。汪兴军还送了本《阳光心态》的书给小赵,“目的是让小赵不要往错误的方向想,改变他的心态”。

踏踏实实推进监狱创建工作

2017年,根据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和广东省监狱管理局的要求,深圳监狱被确立为创建全国示范监狱试点工作单位。创建工作没有经验可循。汪兴军迎难而上,负责创建示范监狱的筹划和协调,为监狱党委决策当好参谋。

他认为创建全国示范监狱不是“面子工程”,应利用这个契机,加强罪犯教育改造、监狱管理、警队建设,从根本上找到对监狱有积极影响的改革方案。为此,他和同事制订出创建工作推进计划表,并与各分监区干警保持沟通,循序渐进地推进创建工作。

目前,深圳监狱已有三个监区完成广东省监狱管理局“规范化监区”达标验收,实现了“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的创建目标要求。“我其实没做什么,这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我只是不断搅动大家参与创建工作。”汪兴军说。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