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贵莲:创新探索信息化警务 “小动作”解决大问题
时间:2019-04-12  作者:法制网记者 唐荣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2.png

2018年11月21日,第8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个优秀项目团队参加答辩。在此次评审会中,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社区警务APP和深圳社区警务的工作模式被推向全国,并荣获第8届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该荣誉是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指挥处副处长何贵莲带领社区警务攻坚团队,迎难而上、忘我进取,历经十个月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成果。

2006年,何贵莲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后,一直扎根于深圳市龙岗区爱联派出所;2012年,她参与创建深圳市首个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摸索出多个“技战法”;2016年,调往龙岗公安分局人口管理科,带领团队开展反诈骗防范宣传,并与团队共同研发“社区警务APP”。

何贵莲告诉记者,自己相比一线民警,做的工作都算“小动作”,但这些“小动作”却能解决大问题。正因为有了“社区警务APP”这样的运用,解决了整个社区警务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对有效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一位社区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到78个内外网系统,28个警务APP,仅是录入工作就相当繁杂,很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017年初,她带领团队建成了以警务云终端为载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的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牵头完善、制定了400余页数千条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其中仅警情案件的回访倒查标准、指引就达122条。并首创“警格地图”,有效整合了78个社区民警日常应用的内外网系统和28个警务APP,关联了193项基础数据。

“经过半年多的开发和近两个月的测试,社区警务APP1.0版成功上线使用,社区民警实现了只需1次登录,就可以场景式完成近70%的社区警务工作目标。社区警务APP可算的上是给每名社区民警配上了一名‘小秘书’,工作模式都是‘小秘书’傻瓜式引导操作,只要指尖一点击即可看到一天工作内容的序列,非常简明便捷。”

不仅如此,何贵莲还告诉记者,该系统还能定位社区民警的工作轨迹,每项工作内容完成后留底,再点击“完成事项”即可上传,社区民警工作依照工作完成量和难易度进行考核,杜绝了虚假走访,无效管控的情况。

据介绍,为了让社区民警更快学会运用社区警务APP,何贵莲还带领团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走遍了10个行政分局,为近万名社区民警、机关单位民警开展培训指导。有时候为了更好地与派出所、社区民警进行交流沟通,她还牵头建立了微信交流群,将团队与开发公司捆绑在一起,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分昼夜地对社区民警反馈的意见建议及系统存在问题进行跟进,并在线记录、协调,高效处理解决民警反馈的各种问题,确保社区警务APP能够正常、高效地服务社区民警、服务全局中心工作。

何贵莲介绍说,运用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可以简便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办案中。“深圳是一个有信息化底蕴的城市,我们早已经熟练如何通过各类数据分析寻找案件突破口。”

2014年底,男子李某通过某网络交友软件认识了女子杨某,交往不久两人就发展为男女朋友关系。而后,李某经常去杨某的出租屋留宿。一天,杨某以心情不好为由,邀请李某来出租屋喝酒,李某喝完两杯红酒后,意识逐渐模糊,这时,四名壮汉闯进出租屋,将李某捆绑起来,要求他将银行卡、密码、现金等财物交出,李某当时意识逐渐模糊,到第二天才醒来报警,银行卡已被取走十多万现金。

“当时我们接到报警后,迅速开展了调查,但对方反侦查能力较强,杨某担心自己信息、照片被泄漏,提前把李某的手机上交友通讯软件卸载了,查找的出租屋信息、杨某电话信息等都是伪造的,案件相关线索一度中断。”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午11点开始,与专案组研讨后,她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度挖掘,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排查,在连续工作9个多小时后,到晚上8点成功查明了嫌疑女子身份信息,并锁定了嫌疑人落脚点。最终,该案嫌疑人被全部抓获归案,案件顺利告破。

凭借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敏锐的数据嗅觉,何贵莲已成为警务信息化工作的业务能手,因工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荣获市公安局个人嘉奖等。

何贵莲表示:“与传统办案的一线前辈相比,我做的微不足道,他们有多年办案经验,而我是借用了警务信息化的便利。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破案和工作,是一种趋势,我通过参与信息化警务的研发、推广、应用,见证了一个系统的建成和一种工作模式的转变,这种体会和感悟,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法制网深圳4月11日电

责任编辑:王泽玉


要闻

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 粤公网安备44030002006438号 粤ICP备15012300号